農林牧漁行業觀察:能繁存欄下降引發生豬供給調整;飼料原料波動牽動成本變化

近期農林牧漁行業動態顯示,生豬產能調整與飼料原料價格波動成爲關鍵議題。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5年1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達4062萬頭,臨近產能調控綠色區間上限,疊加飼料原料價格上漲,行業成本壓力持續攀升。同時,肉雞、水產及寵物食品等細分領域呈現分化格局,產業鏈利潤分配與消費需求變化驅動市場結構性調整。

一、生豬產能調整與市場壓力

能繁存欄臨近調控紅線,產能去化預期升溫

2025年1月,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達4062萬頭,較39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即將突破105%的綠色合理區間上限。農業農村部已對產能擴張較快的企業開展窗口指導,行業整體產能或將維持震盪。若飼料成本持續上漲導致深度虧損,產能可能進入加速去化階段。

需求疲軟與供給過剩壓制豬價

涌益數據顯示,2月24日全國生豬均價降至14.72元/公斤,出欄均重反季節性增至125.68公斤,供需矛盾突出。短期二育入場雖對價格形成支撐,但全年供給偏多、消費復甦乏力,豬價弱勢格局難改。此外,仔豬價格跌至594元/頭,反映市場對遠期盈利預期悲觀。

行業競爭轉向成本效率

當前生豬板塊估值處於低位,企業間經營效率差異顯著。頭部企業憑藉成本優勢及財務韌性,有望在週期波動中鞏固競爭力。行業邏輯逐步從“週期博弈”轉向“成本領先”,產能去化與效率提升或成爲未來關鍵詞。

二、飼料原料波動與行業影響

原料價格上漲擠壓利潤空間

玉米、豆粕等主要飼料原料價格近期持續上漲,推高養殖端成本壓力。以生豬養殖爲例,飼料成本佔總成本比重超60%,原料價格波動直接影響企業盈利水平。水產飼料領域,魚價上漲與飼料跌價雖改善養殖端利潤,但需求復甦滯後仍制約銷量彈性釋放。

行業集中度提升加速中小出清

2022-2023年飼料行業經歷價格戰與成本高壓後,中小料企加速退出,頭部企業通過產能佈局與成本控制鞏固優勢。以海大集團爲例,其現金流拐點顯現,疊加海外業務貢獻增量,市場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

產業鏈利潤向上遊集中

肉雞行業種源端話語權強化趨勢明顯,進口祖代雞引種中斷加劇種雞質量分化,父母代種禽盈利高增驗證上游議價能力。飼料與養殖環節利潤空間受擠壓,種源環節超額收益或成常態,產業鏈利潤分配格局重塑。

總體來看,農林牧漁行業正處於產能調整、成本重估與效率升級的關鍵階段。生豬產能去化節奏、飼料原料價格走勢及消費需求回暖力度將成爲後續市場核心變量。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