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築牢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屏障
早春時節,武夷山的茶葉已經可以採摘;泉州古城的石板路上,遊人如織;星安橋橫臥,再現千年古城風貌……這是來自福建的人大代表們生機勃勃的故鄉,也是檢察機關以法治守護中華文脈的一個個風景和畫面。
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指出,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持續開展打擊防範文物犯罪專項工作,起訴倒賣、損毀、走私文物等犯罪1910人。辦理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3912件。最高檢針對長城保護制發第十二號檢察建議,部署河北、內蒙古等地檢察機關開展長城保護公益行動。指導山西、河南、甘肅等地檢察機關開展石窟文物保護專項行動。統籌江西、陝西、寧夏等地檢察機關加強長征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組織北京、浙江等沿河檢察機關加強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支持湖南、廣西、雲南等地檢察機關加強民族村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民盟福建省委會副主委、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院長周虹指出:“最高檢工作報告能夠關注到‘守護中華文脈’這個話題,展現出了非常強的文化自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福建有非常多的、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文化。例如閩劇作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唸白的戲曲劇種,對於研究戲曲聲腔流變史和福州地方文化發展史非常重要。”
據瞭解,福建省檢察機關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推動行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行監管職責,有效激活和提升文物和文化遺產治理水平。福州市臺江區檢察院訴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不履行文物保護監管職責案入選最高檢典型案例,以紮實辦案成效築牢了文物和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屏障。
在福建,茶文化是一種根植於血脈的文化。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期間強調,要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之星正山小種紅茶茶業專業合作社發起人、成員江元勳對茶產業更有感情。他在採訪中指出:“茶技、茶史、茶俗、茶具、茶歌、茶人等都屬於傳統文化的範疇。在保護茶文化過程中,要健全完善機制,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檢察監督、社會參與’的原則,推動多部門協同共治,廣泛凝聚公益保護合力。”
“檢察公益訴訟也可以多一些高科技手段。我們茶山遍佈整個武夷山脈,有些地方要保護好,不容易。檢察機關辦理保護傳統文化的相關案件,也要深化科技賦能,運用衛星遙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開展預防性保護、數字化展示,有效推動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活化利用。”江元勳代表說。
近年來,充滿濃郁鄉愁的古村古鎮成爲不少城市人的“詩和遠方”。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東山縣澳角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林華忠告訴記者:“202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澳角村時曾鼓勵大家說,村級黨組織要發揮火車頭作用,帶領鄉親們做好‘海’的文章。福建承載着豐富的海洋文化,澳角村下海能捕魚,上岸能寫詩,獨特的漁家文化吸引來不少遊客。守護鄉愁是傳統文化保護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能夠把內地與臺胞、僑胞在情感上緊密聯結起來。建議檢察機關一定要重視這個領域的傳統文化保護,嚴格執行新修訂的文物保護法,高質效辦理一批涉臺、涉僑、涉紅色資源等特色文物保護公益訴訟案件,努力將立法成果轉化爲公益保護效能。”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永安市小陶鎮八一片區黨委書記,永安市小陶鎮五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許光園非常看重傳統文化保護對於鄉村振興的作用。她說:“傳統文化保護爲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平臺,也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但是,過去有一段時間,我們對鄉村裡的文物保護重視不夠,有些我們習以爲常的橋、亭、房屋,其實都是活的文物,卻容易被忽視。建議檢察機關增強法律監督剛性,有效激活相關部門的文物保護主體意識,也通過普法宣傳讓村民明白文物保護的重要性,確保受損公益得到全面修復。”
希望檢察機關在織密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法治網方面能夠更進一步,以紮實辦案成效築牢文物和文化遺產司法保護屏障——採訪最後,四位代表表達了共同的期待。(張羽 趙睿)
來源:檢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