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理財市場出現新動向 投資者棄“短”追“長”
今年以來,投資者購買理財產品偏好有了新變化。
日前,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5年上)顯示,截至上半年末,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爲6.4萬億元,佔全部開放式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的比例爲25.79%,較年初減少4.38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減少7.09個百分點。6月末,1年以上的封閉式產品存續規模佔全部封閉式產品的比例爲72.86%,較年初增加5.71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增加4.99個百分點。
總結而言,現金管理類產品規模相對較大幅度下行,1年以上封閉式產品持有規模較大幅度上升。理財產品持有期限呈現定期化,以及相對長期化跡象,反映存款降息情形下投資者資產組合結構正在調整。
7月28日,某銀行理財子公司首席投資官通過微信向記者透露,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在於,理財機構業務上更加重視質量,而不是爲了短期衝量。
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走低
從收益率變動看,2025年上半年理財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爲2.12%,而2024年上半年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爲2.80%。前後對比,今年上半年該項降幅爲0.68個百分點。
據普益標準數據,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國現金管理類產品的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僅爲1.46%,較基期2021年末下降135BP(基點)。
截至6月末,理財公司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含現金管理類產品)的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爲2.9%,相較現金管理類產品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高1.44個百分點。
從整個上半年平均年化收益率來看,不同期限產品收益率差別較大,其中1~3年(含)期限產品收益率最高。
記者從普益標準獲取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全市場每日開放型理財產品今年以來平均年化收益率爲1.874%,1個月(含)期限以下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爲2.6635%,1~3個月(含)期限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爲2.7714%,3~6個月(含)期限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爲2.8324%,6個月~1年(含)期限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爲2.7917%,1~3年(含)期限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爲2.8598%,3年以上期限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爲2.1115%。
特別是在存款連番降息背景下,現金管理類產品收益率呈走低態勢。現金管理類產品配置的資產中,主要部分就是現金和銀行存款。
以某現金管理類理財計劃爲例,產品說明書記載,所投金融工具包括但不限於現金、期限在1年以內(含1年)的銀行存款、債券回購、中央銀行票據、同業存單等。
該產品2025年第二季度持倉分佈顯示,資產類別排名中,排名第一爲同業存單,佔61.58%;排名第二爲現金及銀行存款,佔15.23%;排名第三爲拆放同業及債券買入返售,佔12.12%。拆放同業及債券買入返售資產中,以金融機構之間拆借形成的資產爲主。
記者注意到,5月20日起國有大行啓動新一輪存款利率下調,下調後一年期存款利率均已跌破1%。
在存款定期化情形下,理財產品持有期限也呈現定期化、相對長期化跡象,這與銀行存款降息不無關係。
理財產品持有偏好更長期限
對於理財市場偏好調整,有商業銀行理財人士從國債收益率變動角度分析,“從技術層面看,今年3月18日開始,10年期國債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行,直至4月9日開始震盪,持續到7月7日,這段時間對於債券交易而言,是獲利較佳時機。而1年期以上債券,債券久期會更長,收益率也會更好。”該理財人士表示,在債券持續賺錢效應下,理財產品持有期限偏長期化。
他進一步分析,1~3月的詳細數據可分兩段看。1月到春節期間,股市低迷,很多資金特別是機構資金,在避險情緒下自然選擇配債。但在2月7日之後,DeepSeek(深度求索)概念發酵,股市上行,債券價格回落,一直到3月18日,期間配置債券出現淨值回調。回顧上半年,整體而言,債市仍表現出賺錢效應。
建設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鄭葵方指出,2025年上半年債券收益率走勢先揚後抑,以3月17日爲分水嶺。
鄭葵方分析,從年初到3月17日,債券收益率主要以震盪上行爲主,尤其短端上行幅度明顯大於長端,收益率曲線呈現熊平特點。10年期國債收益率從最低點1.60%左右,最高上行至3月17日的1.90%,上行30BP;同期1年期國債較最低點1.06%上行52BP至1.59%。
3月18日至6月末,債券收益率震盪下行爲主。截至6月23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較3月17日下行25BP至1.64%,1年期國債下行23BP,收益率曲線呈牛平態勢。
鄭葵方在分析中提到,一系列寬鬆措施多管齊下,國有大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也啓動新一輪存款掛牌利率下調,提升了債券投資的性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