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爲奶業紓困出“實招”
近期,隨着中秋和國慶假期臨近,牛奶消費的小高峰即將到來。走進內蒙古伊利集團、蒙牛集團的生產車間,全自動機器人、無人車、機械臂高速運行,奶企快馬加鞭地生產牛奶,爲“雙節”提前準備好充足貨品。在呼和浩特市的家家悅等大型商超裡,各式牛奶成箱壘放,在促銷活動的吸引下,市民三五成羣進行選購,牛奶消費正在持續“升溫”。
2023年以來,受國際、國內市場環境影響,奶源產能階段性過剩、奶價持續下行,奶業發展面臨突出困難。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瞭解到,對此內蒙古已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穩生產、降成本、優產能、調結構、強鏈條,積極幫助奶業經營主體紓困解難。
爲解決當前奶業發展面臨的養殖成本高、產銷銜接不緊密、產能階段性過剩及產品結構不優、優質種源自給率不足等問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此前專門出臺《推進奶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拿出14億元資金支持奶業紓困、產業鏈建設。其中,降低養殖成本方面,在國家苜蓿種植補貼600元/畝基礎上,自治區再補貼400元/畝,並設立飼草料收儲補貼,補貼標準爲50元/噸;良繁體系建設方面,每年投入2億元以上資金,全面提升奶畜良種化水平;穩定生鮮乳收購方面,每新簽訂1家無合同保障的養殖場補貼10萬元,每噴粉1噸補貼8000元,進一步穩定購銷關係;優化產品結構方面,支持原制奶酪、乳清、乳鐵蛋白等乳製品精深加工,乳製品加工每增加1噸補貼200元,小型生產作坊升級成乳製品加工企業可獲一次性獎勵50萬元。
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