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柑仔店」飄香 臺東新住民姐妹解鄉愁
臺東縣外籍配偶協會成立「南洋柑仔店」,販售新住民親手製作的家鄉美食。(蕭嘉蕙攝)
越南傳統小吃「小煎餅」,以薑黃肉餡餅皮搭配各式生菜,佐魚露食用,口感爽脆,風味獨特。(蕭嘉蕙攝)
越南香蘭綠豆糕口感軟Q,清甜不膩口。(蕭嘉蕙攝)
臺東縣外籍配偶人數逾4500人,多來自大陸、港澳及東南亞。臺東縣外籍配偶協會在文化部資源挹注下,於會所成立「南洋柑仔店」,開放新住民姐妹們寄售親手製作的家鄉美食,不僅撫慰思鄉情懷,更開創經濟自主的新契機。
「最想念小煎餅的滋味」,來自越南南部的新住民何金慧說,這道傳統小吃,以薑黃粉與米漿調和煎成金黃薄餅,夾入豬絞肉後,再包裹生菜、薄荷、紫蘇、香菜與小黃瓜,最後蘸着魚露食用,但是臺灣的越南餐廳卻少見。
臺東縣外籍配偶協會理事長傅濟功指出,協會每週定期開辦中文課,姐妹們常會在課堂中分享家鄉料理,運用各式香料,風味獨特,因此激發出創立東南亞飲食文化交流平臺的意想,販售特色美食、自耕農產品等。
今年初,在文化部經費補助支持下,「南洋柑仔店」正式於臺東縣外配協會會所開張,每週三至六下午營業,販售多元南洋風味料理,包括越式椰香蜂巢糕、木薯團、香蘭綠豆糕、白餃子、甜粉卷等,都是市面少見的傳統小吃。
越南新住民陳氏釵說,這間柑仔店就是專門給姐妹們做生意的平臺,練習販售產品、累積經驗。臺東縣外配協會也表示,許多新住民經濟條件較爲弱勢,在小店寄售料理,不僅能補貼家用,更是邁向經濟獨立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