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第三大癌症攝護腺癌 醫界籲納癌篩
衛福部統計,近三年攝護腺癌新發生個案持續上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統計,近三年攝護腺癌新發生個案持續上升,去年已達九八五八人,死亡率每十萬人口七點八人,爲子宮頸癌二點五六人的三倍。子宮頸癌自一九九五年起納入全民癌症篩檢,攝護腺癌篩檢卻遲遲未納入。醫界呼籲,攝護腺癌篩檢也應納入。國健署表示,攝護腺癌標準化死亡率近年呈上下震盪趨勢,是否納入全民癌篩還需觀察。
衛福部最新十大癌症排序,攝護腺癌居男性第三大癌症,前二名爲大腸癌、肺癌,但專家預估,隨着人口老化,其發生率及死亡率將翻倍升高。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說,攝護腺癌初期無明顯症狀,不少人誤以爲小便無力、頻尿、急尿及夜尿等是正常老化,忽略了檢查的重要性。
女性子宮頸癌篩檢已推廣卅年,但男性攝護腺癌篩檢卻未納入,全臺目前每年逾九千人確診攝護腺癌,專家呼籲,推動普篩政策及早發現與診斷,但該不該將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檢測納入篩檢。查岱龍說,PSA不只是攝護腺癌檢查,也有助民衆提升自我健康意識。
一般來說,五十歲以上男性建議每年進行PSA檢測,以全國五十歲以上男性人數計算,進行一次檢查約需二億多元。查岱龍說,攝護腺癌檢查目標是當PSA檢查異常時,依風險評估,可以進行切片或定期追蹤,若早期發現需要手術,預後通常也都相當好。
國健署表示,近年攝護腺癌上升主因是人口老化,罹癌患者年齡中位數爲八十二歲,依美國預防服務專案小組建議,五十五至六十九歲男性進行PSA篩檢前,應與醫師討論,因篩檢可能導致僞陽性、過度治療及性功能障礙等風險,而七十歲以上男性不應做PSA篩檢,因無實證顯示,攝護腺癌篩檢能有效降低死亡率。查岱龍說,關於PSA檢測納全民篩檢,將持續與八月一日新上任的國健署長沈靜芬溝通,盼政府積極推動。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