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切半顆心」無心跳血壓 臺大創亞洲首例模擬人工心臟救命
▲46歲男性是亞洲首例模擬全人工心臟患者。(圖/臺大醫院提供,下同)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一名46歲男性患者因擴張型心肌病變導致心臟功能急遽惡化,數度心臟驟停,由於目前無心臟可換,臺大醫院團隊成功利用「雙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模擬全人工心臟,雖然患者仍須等待換心,但該案例成功創下亞洲首例。
臺大醫院器官勸募暨移植中心主任、心臟外科主治醫師陳益祥指出,該名男性自8月起數度心臟驟停,先後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CABG)、主動脈氣球幫浦(IABP)及靜脈、動脈葉克膜(V-A ECMO)治療,仍無法穩定,儘管曾植入暫時性左心室輔助器,但患者仍不斷出現嚴重的心律不整,經評估無法進行心律不整電燒術,病情陷入危急。
陳益祥說,因爲目前國內還沒有全人工心臟(TAH)醫材可用,患者情況危急仍沒有心臟可換,經評估後採取創新方案,將患者壞死的心室全部移除,僅留下心房,改以兩套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分別取代左、右心功能,健保現行又規定僅能終身給付一套心室輔助器,另一套則由患者自費。
▲臺大醫療團隊順利替患者保命,繼續等待心臟移植。
他指出,等待移植的重症患者常在等候期間死亡,在術前就已經跟家屬充分說明可能會移除壞死心室的狀況,雙心室輔助器一般來說會看到心跳,但要裝進去很需要空間,評估後裝置會太擠,所以把心室拿掉,把空間直接讓給機器,因爲最後目的是要換心臟。
陳益祥進一步解釋,因爲心室輔助器是機械品,排斥性比較少,在使用年限上,如果單一顆可以用「年」算,兩顆的現在沒有答案,所以還是要儘快移植比較好,現在使用雙長效型心室輔助器延長時間,讓其他器官慢慢恢復,不過因爲患者的心室全切除,因此是量不到心跳跟血壓,這出院有一定風險,評估後還是讓患者持續住院等待心臟。
針對「雙長效型心室輔助器」模擬全人工心臟,陳益祥指出,美國過去有2到3例一樣的情況,不過因爲國外捐贈比較多,臨牀上有案例使用幾個月就順利換心,在臺灣一年捐贈70到80顆心臟,應該有機會等到,但如果等到的心臟沒那麼好,要換還是再等,這到時候也是天人交戰,因此還是期盼能等到一顆好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