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無缺血移植 續跳動存活高

臺灣移植手術再創新里程碑!臺大醫院16日公佈,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手術。(臺大醫院提供/鄭鬱蓁臺北傳真)

臺灣移植手術再創新里程碑!臺大醫院16日公佈,完成全球首例「無缺血時間」心臟移植手術!臺大心臟移植團隊以葉克膜爲靈感,設計出「臺大移動式灌流系統」,讓捐贈者的心臟從摘除、到移植,全程都維持灌流含氧血液並保持跳動,相較傳統心臟取出後僅放在低溫保存液,心臟出現「無功能化」機率降低,也提高了存活率。

臺大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紀乃新說明,傳統心臟移植手術,是把捐贈者的心臟取出後,放置於低溫保存液中,減少代謝,但這段「缺血時間」可能影響心臟功能與移植成功率,一旦超過4小時,就會造成心肌細胞缺氧、心臟功能衰退或導致無功能化。

紀乃新說,臺大開發「臺大移動式灌流系統」,利用大愛捐贈者本身的血液灌流保護,並讓離體的心臟在跳動的狀態下完成移植,經術後第一次抽血發現,有別於傳統心肌酵素都會明顯上升,代表心臟功能都有受損,而零缺血移植者,則未出現心肌酵素增加,顯示完美保護心臟功能。

蘇小姐數年前因擴張型心肌病變而心衰竭,經過反覆住院、打強心劑,使用心室輔助器仍未能有效改善。她說,去年8月中她感染住院,正好有大愛捐贈者出現,她換心後,離開加護病房1周,就能正常走路,還能一口氣爬樓梯上4樓,恢復正常生活。

臺大器官勸募移植中心主任陳益祥表示,全球都在追求減少缺血時間,過去美國史丹佛大學曾開發讓捐贈心臟不停跳的系統,至今已完成30名案例,並發現缺血時間越短,捐贈器官移植後功能不佳的風險也會降低,但該技術仍存在10到30分鐘的缺血時間。臺大無缺血移植的重大意義在於全程灌流心肌,消除心肌缺血以及心臟再灌流造成的傷害,有助改善術後心臟功能與患者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