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崁人工溼地 市府擬智慧監測
桃園市蘆竹區南崁人工溼地經市府整治及水環境巡守隊多年努力,成功覆育生態,但近期因雜草叢生與設施老舊影響景觀,市長張善政建議導入智慧監測科技,透過自動通報提升管理效率。(桃園市環保局提供/姜霏桃園傳真)
桃園市蘆竹區南崁人工溼地原本長年受廢水污染,經市府整治及錦興裡水環境巡守隊近20年努力,已成功覆育30餘種水生植物,但近期卻出現淤泥堆積、布袋蓮叢生等問題。市長張善政表示,建議環保局運用智慧科技,在池邊設置攝影機搭配智慧判斷功能,提升管理效率。
桃園市政府於24日舉辦蘆竹區基層座談會,錦興里長林延珠指出,南崁人工溼地面積2公頃,以往配合的外包廠商都很積極,但自從去年換了配合的廠商後,配合度極度下滑,處理效率極差,多處池裡浮萍、布袋蓮雜草叢生,連續報修了2個月都沒有下文,影響休憩民衆觀感。
林延珠坦言,因是熱門的運動場所,時常有民衆來往,也收到不少投訴,池上浮萍影響魚只生長,水中的跳石也已經浮動無法行走,許多機具都有壞掉的現象,即便報修多次,廠商也十分消極,盼市府能請委外廠商積極配合委管單位提報修繕及清理。
環保局說明,依照合約規定委辦公司每日需派員至南崁溪人工溼地巡檢、清除攔污柵,且每月需至少清除1次池中水生植物。而環保局於夏季時,會視情況要求委辦公司提高清除水生植物之頻率,約3周清除1次,減少水生植物過度生長的狀況再次發生。
張善政表示,因夏季植物生長速度快,需加強清除頻率,短期內可透過人工巡檢通報,但建議可在池邊設置攝影機搭配智慧判斷功能,當雜草覆蓋率超過一定比例時,即可自動通報清理,提升管理效率。
蘆竹區公所說,錦興裡水環境巡守隊自2007年成立以來屢獲環境部獎項,並推動社區取得「2022年低碳永續家園銀級」及「2023年淨零綠生活銅牌」等認證。志工每週進行巡護、水質檢測及綠化維護,並帶領各界參與生態導覽,園區設有觀景臺與自行車道,已成爲「南崁後花園」,帶動地方休閒人潮。
區公所指出,目前光明河濱公園爭取到環境部預算,預計在蓄洪池設置綠地兒童攀巖遊樂區、人工溼地攔水壩則由水務局推動增設「微水力發電」,同時也結合旅行社推展淨零旅行,共同建構低碳永續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