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高校學子訪談百餘名外賣小哥,關愛新業態勞動者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王妍 王玥 記者 李楠)外賣員、快遞員等“小哥羣體”如城市毛細血管般維繫着社會運轉。然而,他們的生存狀態卻鮮少被完整呈現。南京曉莊學院學生團隊歷時半年,深度訪談百餘名從業者,記錄下這羣“城市守夜人”的需求。

“想着多賺一點是一點,但時間有時候來不及啊!”一名外賣員的自述揭開了這一羣體的常態——平臺算法以“準時率”爲指揮棒,騎手在加速。一名外賣員向調研團隊展示訂單記錄,他曾因暴雨天氣超時15分鐘,被扣去全天配送費。

團隊建議,應賦予小哥自主選擇權,允許其根據職業規劃靈活參保,同時完善跨區域社保銜接機制。

此外,職業認同感的缺失也是問題。一名受訪外賣員坦言:“送餐時被叫‘送外賣的’。”

調研團隊認爲,需通過企業文化與社會宣傳重塑職業價值,例如設立“明星騎手”表彰機制、拍攝行業紀錄片,傳遞“我是快遞小哥,我很自豪”的信念。

團隊成員建議,有關部門需強化監管,推動社保政策適配新業態,嚴懲平臺“隱形抽傭”; 行業應優化算法邏輯,設立“安全寬容時長”,打破“不超速就超時”的死循環;社會可通過社區驛站、充電樁等基建改善小哥工作環境,並倡導公衆尊重與包容;家庭需成爲情感後盾,通過合理規劃收支緩解經濟壓力;個人應提升維權意識,積極參與技能培訓,拓寬職業發展路徑。

調研隊的研究報告得到專家的好評。“該選題從‘小哥羣體’社會融入角度切入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極具前瞻性。”江蘇省現代物流協會會長助理兼秘書長孫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