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財合規週報(第177期):張蘭、汪小菲多平臺賬號受限制;韓束公司AI就業爭議:預計淘汰95%客服、50%法務?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肖瀟 北京報道
反工第一週,反壟斷、平臺治理與AI領域的大事件不斷。
尤其是春節前不斷髮酵的AI領域,正在快速發展與治理挑戰中尋找平衡——韓束裁員風波、小米AI寫真功能下線,以及武漢首例AI圖片版權案的判決,均凸顯了AI技術對社會經濟和法律體系的影響。與此同時,DeepSeek成爲國產大模型發展的焦點,在三大運營商全面接入的同時,也遭遇大規模仿冒與海外合規的阻力。
本週值得關注的合規事件有:
反壟斷上,市監總局對谷歌啓動反壟斷調查;
平臺治理上,張蘭、汪小菲多平臺賬號受限制;
人工智能上,韓束公司AI就業爭議:預計淘汰95%客服、50%法務;小米“AI 寫真”付費功能下線;法院判決武漢首例 AI 圖片創作者維權案;三大運營商接入DeepSeek開源大模型;上千個仿冒 DeepSeek 的全球網站被發現;
海外,谷歌放棄“不開發武器 AI”的道德準則;Meta被曝訓練數據黑幕;韓國多部門禁止DeepSeek使用。
一、反壟斷
1、市監總局對谷歌啓動反壟斷調查,或指向“安卓霸權”
2月4日,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方微信賬號“市說新語”發佈消息,宣佈谷歌因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已依法對其立案調查。
與英偉達案例類似,2012年我國商務部也曾調查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的交易,並對谷歌設定了若干義務。但不同的是,本次市監總局的調查公告未提及谷歌的過往交易,也未透露具體違法細節。
南財點評:谷歌之所以引起我國反壟斷調查,可能源自兩類行爲:一是安卓生態系統中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爲;二是對我國企業出海的限制行爲,包括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縱向壟斷協議。
早在2012年,谷歌因收購摩托羅拉就遭到過中國商務部的反壟斷調查。商務部最終要求谷歌履行四項義務,包括必須以非歧視的方式對待所有安卓設備製造商,不得給予摩托羅拉特殊待遇。
二、平臺治理
1、張蘭、汪小菲多平臺賬號受限制
2月8日上午,抖音發佈公告稱,張蘭、汪小菲等賬號因“無底線博流量,予以無限期封禁。”
在抖音封禁張蘭後,微博也暫停了張蘭的直播功能,微信視頻號處理了1300多條違規賬號,並表示將結合用戶投訴,進一步加強巡查。
2月8日下午,在新浪財經採訪時,張蘭否認了一切造謠、炒作、羞辱女性等行爲。“我們沒有任何違規,抖音所有的規定法規我們都是遵守的”“我們會考慮向抖音官方和相關機構進行申訴”。
南財點評:張蘭的“黑紅之路”,最核心的引擎正是直播帶貨。封禁前的最近30天,“張蘭·俏生活”漲粉16.4萬,直播銷售額在1000萬元到2500萬元。另一體量較小的賬號“張蘭之箖玥甄選”,直播銷售額也在100萬到250萬元間。
多位負責社交平臺內容治理的員工告訴21記者,謠言可以說是工作裡最難的一部分。目前的謠言治理機制主要針對社會公共事件,而張蘭這樣的明星名譽權糾紛,往往遊離在規則之外:處理得狠了,自損流量,甚至可能惹上侵權官司。這是平臺治理的混沌地帶。
三、人工智能
1、韓束公司AI就業爭議:預計淘汰95%客服、50%法務?
2月6日,一張據稱是韓束母公司,國貨美妝巨頭上美股份(02145.HK)董事長兼CEO呂義雄的聊天截圖在網絡上流傳開來。截圖顯示,呂義雄計劃對公司內部進行大規模調整,涉及多個部門的裁員,並多次強調要留下能夠使用AI的員工。
具體調整包括:法務部門裁員50%,僅保留20%能夠運用AI技術的員工;客服部門裁員95%,僅留下5%具備AI技能的人員;新品創新中心裁員70%,僅保留30%既懂AI又具備工藝把控能力的員工;內容創新部門裁員80%,僅保留20%能夠運用AI技術的員工,並指出這一板塊整合後要求一個團隊做出以前20個團隊的活。
呂義雄還提出取消鍵盤,訓練員工通過鼠標和語言與AI進行交流。
2、小米“AI 寫真”付費功能下線
2月10日,小米宣佈旗下AI寫真功能今日起正式下線。該功能於2023年推出,可以讓用戶將相冊人物照片生成AI形象,並創作各式主題寫真,官方強調“會保障用戶隱私權和個人信息安全”。
小米稱,該付費功能目前已經下線,所產生的費用會自動返還至用戶賬戶。下線原因尚未透露。
3、法院判決武漢首例 AI 圖片創作者維權案,認可創作者享有著作權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公衆號2月6日通報,武漢首例“AI 生成圖被侵權”的著作權糾紛案判決,法院最終認可AIGC創作者有著作權。
該案原告王某系在去年5 月,於小紅書平臺發佈了一張AI創作圖片,該筆記獲得 3.5 萬點贊,而後發現被被告(武漢某科技有限公司)在AI 繪畫訓練營廣告中盜用。
法院最終認爲,王某在AIGC創作過程中需要構思畫面,通過關鍵詞的撰寫、輸入,不斷調整參數,對生成作品具有一定程度的“控制和預見”,創作過程反映了王某的構思、創作技法、審美選擇,體現了王某的個性化表達。因此,該圖片凝結了王某的智力勞動成果,王某爲該圖片的作者及著作權人。
法院判決被告賠償王某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 4000 元。一審判決作出後,雙方均未上訴。
4、三大運營商接入DeepSeek開源大模型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發佈2025年春節通信業務相關情況,其中提到,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均全面接入DeepSeek開源大模型,實現在多場景、多產品中應用,針對熱門的DeepSeek-R1模型提供專屬算力方案和配套環境,助力國產大模型性能釋放。
比如在中國電信的用戶可在天翼雲智算產品體系——息壤-科研助手、天翼AI雲電腦、魔樂社區、“息壤”智算平臺、GPU雲主機/裸金屬開啓體驗。此外,中國電信的天翼雲的AI社區——魔樂社區也上線了DeepSeek體驗空間。
5、上千個仿冒 DeepSeek 的全球網站被發現,DeepSeek發佈緊急公告
奇安信 XLab 實驗室2月6日發佈報告稱,仿冒 DeepSeek 的網站、釣魚網站已經超過 2 千個,並還在快速增加中,用戶需要高度警惕。
報告提到,這些仿冒網站利用相似的域名和界面來誤導用戶,用來傳播惡意軟件、竊取個人信息或騙取訂閱費用。
晚間,DeepSeek官微發佈《關於DeepSeek官方信息發佈及服務渠道的說明》。聲明重申了DeepSeek的官網地址和僅有的三個媒體渠道(微信、小紅書、推特),並強調,目前DeepSeek官方頁面沒有包含任何廣告和付費項目。
四、海外
1、谷歌放棄“不開發武器 AI”的道德準則
谷歌公司在2月4日更新了其人工智能道德準則,刪除了此前承諾不會將人工智能技術用於武器研發及監控應用的條款。
據報道,此前版本中,谷歌列出了不會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領域,其中包括旨在傷害人類的武器或其他技術,以及違反國際準則的監視技術。
谷歌更新後的人工智能道德準則內容包括,該公司將使用人力監督人工智能技術並設立反饋機制,以確保人工智能的使用符合“廣泛接受的國際法”等,該公司將測試人工智能技術以“減少意外或有害後果”。
谷歌公司高級副總裁詹姆斯·馬尼卡和人工智能實驗室負責人德米斯·哈薩比斯就此共同發文說,企業、政府和機構組織需要在開發“保護人民、促進全球增長、支持國家安全”的人工智能方面進行合作。
2、Meta被曝訓練數據黑幕,涉及81.7 TB的版權“偷盜”
科技媒體 Ars Technica 2 月 7 日發文稱, Meta 再次因其 AI 模型訓練數據來源,而陷入法律糾紛。
原告披露了一份電子郵件證據,表明 Meta 不僅知曉使用 LibGen 數據庫進行 AI 訓練涉及盜版行爲,而且還試圖掩蓋其通過種子下載(torrenting)方式,獲取了至少 81.7 TB 數據的行爲,並且採取了“隱身模式”操作——即Meta 爲防止任何人追蹤到下載源,在下載數據集時特意避免使用 Facebook 服務器。
此前,Meta 堅稱使用 LibGen 進行 AI 訓練屬於“合理使用”。該案目前還在審理中
3、韓國多部門禁止DeepSeek使用
2月6日,韓國政府多個部門和警方證實決定屏蔽DeepSeek,目前已有產業通商資源部、財政部、國防部、外交部等部分禁止員工使用工作電腦訪問,以防止敏感信息通過生成式AI被泄露。
報道稱,此前韓國對DeepSeek處理數據的做法有所質疑,並向公司提出書面詢問,要求該公司提供如何處理用戶信息的說明。但DeepSeek對韓國監管機構的詢問並未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