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公司創始人隔空互懟 上演現實版《硅谷》丨南財合規週報(第180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王俊 實習生 崔嘉豪 北京報道
每週,“合規週報”會盤點上一週國內外人工智能、互聯網平臺治理、個人信息保護領域值得關注的動態。
上週,我們重點關注硅基流動和潞晨科技兩AI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公開互懟,上演商戰;DeepSeek開展開源周計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整治“內卷式”競爭座談會等。
AI
1、DeepSeek開源生態推動AI發展
DeepSeek於2月24日至28日開展開源周計劃,旨在通過開源五大核心技術項目,推動AI領域的開放共享與技術創新。開源週期間,DeepSeek每天發佈一個開源項目,涵蓋了從硬件性能優化到數據處理加速的多個核心環節,包括FlashMLA(針對Hopper GPU的高效解碼內核)、DeepEP(用於混合專家模型的通信庫)、DeepGEMM(支持FP8精度的矩陣乘法庫)、DualPipe(雙向管道並行算法)以及3FS(高性能並行文件系統)。
南財點評:DeepSeek的開源行動被視爲AI領域的一次“技術革命”,此次開源周的五個項目覆蓋了AI開發的核心環節,這些技術的開源不僅降低了AI開發的門檻和成本,還顯著提升了模型訓練和推理的效率,吸引全球開發者的廣泛關注。
2、OpenAI發佈最新AI模型GPT-4.5
北京時間2月28日,OpenAI正式發佈了其最新的AI模型——GPT-4.5,這是該公司在聊天機器人領域的“最佳模型”。與之前的GPT-4相比,GPT-4.5在無監督學習的擴展上實現了重大突破,使得該模型能夠更好地識別模式、建立聯繫,併產生富有創意的洞察力。
GPT-4.5 具備更強的寫作能力、更豐富的世界知識,以及OpenAI所說的"相比前代模型更精細的個性"。OpenAI表示,與GPT-4.5的交互會更加"自然",該模型在模式識別和建立關聯方面表現更好,特別適合用於寫作、編程和"解決實際問題"。
雖然OpenAI稱這是其"知識儲備最豐富的模型",但同時警告稱GPT-4.5並非前沿模型,其表現可能不及o1或o3-mini。
3、騰訊推出新一代快思考模型混元 Turbo S
2月27日,騰訊正式發佈了新一代快思考模型——混元 Turbo S。該模型以“秒回”級響應速度爲核心亮點,吐字速度提升一倍,首字時延降低44%,顯著提升了交互流暢性。混元 Turbo S 在知識、數學、推理等多個領域表現出色,對標 DeepSeek V3、GPT 4o、Claude3.5 等業界領先模型。通過長短思維鏈融合技術,Turbo S 在保持文科類問題快速響應的同時,顯著改進了理科推理能力,實現了文理科能力的均衡發展。
4、硅基流動和潞晨科技兩家創始人公開互懟
3月2日,硅基流動和潞晨科技兩家AI大模型公司的創始人袁進輝和尤洋在社交平臺上公開互懟,引發業界關注。尤洋在知乎發文《坑人的硅基流動》,指責硅基流動通過犧牲員工春節假期、綁定國產芯片宣傳以及拉人頭式營銷(如小紅書代金券推廣)獲取流量,並質疑其API性能被評測爲倒數第一的公平性。他還指出硅基流動存在資金鍊風險,代金券兌現壓力巨大。
袁進輝則在朋友圈迴應,稱團隊拼搏、邀請用戶送代金券等行爲並無不妥,並反指潞晨科技抄襲其技術,包括代碼和用戶協議。尤洋反駁稱,抄襲事件的負責人是潞晨前CTO,現已加入硅基流動。
雙方爭執不斷升級,袁進輝還轉發了此前對潞晨科技的抄襲指控,尤洋則繼續在微博迴應。
反不正當競爭
1、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整治“內卷式”競爭座談會
2月25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部分企業公平競爭座談會,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孟揚主持會議,與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隆基綠能、阿里集團、京東集團、北汽集團、奔馳集團等7家企業有關負責人圍繞整治“內卷式”競爭進行深入交流,聽取意見建議。
參會企業結合實際,介紹面臨的市場環境、競爭狀況和存在的困難,並從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公平競爭審查、企業合規指導等方面提出具體建議。
孟揚向參會企業介紹了總局整治“內卷式”競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有關工作情況,有關司局負責人對企業提出的問題和意見一一作了迴應。
2、多方惡意搶注DeepSeek商標被國家知識產權局駁回
2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佈公告,依法駁回了63件惡意搶注“DeepSeek”商標的申請。這些搶注行爲主要針對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研究有限公司研發的DeepSeek人工智能大模型,該模型因全球範圍內的廣泛關注成爲搶注目標。其中,深圳市復倍健合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家就提交了54件相關商標申請,其他搶注者包括蘇州匹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和自然人。
國家知識產權局指出,這些搶注行爲具有明顯的“蹭熱點”意圖,違反了《商標法》中關於誠實信用原則的規定,可能誤導公衆、擾亂市場秩序。因此,依法駁回了相關申請,並對情節嚴重的主體進行警告,部分甚至被納入知識產權信用監管體系。
海外
1、日本內閣會議正式通過了首部人工智能法案
2月28日,日本內閣會議正式通過了首部人工智能法案——《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研發及應用促進法》。該法案旨在通過系統化的政策框架,推動AI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同時兼顧創新促進與風險管控。法案的核心內容包括:設立由全體閣僚組成的“AI戰略本部”,負責統籌AI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制定“AI基本計劃”,明確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基本方針;鼓勵企業自主提升AI的安全性和透明度,但未設立懲罰性條款,僅保留對侵權企業的調查權和信息公開權。
法案強調“輕觸式”監管,避免過度干預以抑制技術創新,同時通過信息公開等手段強化對惡意行爲的威懾。此外,法案還明確了國家、地方政府、企業及國民在AI技術研發與應用中的職責分工,確保政策的協調性和執行力。
2、因訓練AI模型涉嫌違反隱私法,X平臺遭受調查
近日,社交媒體平臺X(原Twitter)因涉嫌在訓練人工智能模型時未經充分授權使用用戶個人數據,引發加拿大隱私監管機構的高度關注。加拿大隱私專員辦公室(Office of the Privacy Commissioner of Canada)宣佈對X平臺展開詳細調查,重點審查該平臺在收集、使用及披露加拿大人個人信息以訓練AI模型的過程中,是否遵守了加拿大的隱私法規。
根據加拿大隱私專員辦公室的要求,私營部門組織在業務過程中收集、使用和披露個人信息時,必須遵守隱私法中的相關規定,包括獲得用戶明確同意、確保數據透明度、限制數據保留時間以及採取適當的數據保護措施。
南財點評:這並非X首次因AI數據使用問題面臨指控,也並非只有X多次受到監管審查,Meta、LinkedIn等多家大型科技公司均因使用用戶數據訓練人工智能模型陷入隱私爭議。一邊是強烈的數據需求,另一邊是個人信息保護的合規要求,監管關注以及輿論壓力,科技公司想堂而皇之拿用戶數據訓練AI並非易事。左右互搏之下,距離合適的合規方案仍有一段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