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用AI代寫作業,教育部規範推進中小學AI教育|南財合規週報(第190期)

21世紀經濟報道見習記者 章馳 北京報道

每週,“合規週報”會盤點最近一週國外人工智能、科技競爭、個人信息保護上值得關注的動態。

本週,我們重點關注,針對當前外賣行業競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監管約談京東、美團、餓了麼等平臺企業,並推出《外賣大戰被約談三問:誰出錢、誰承壓、誰受困?》一文,探討在這輪外賣混戰中,存在那些競爭動作可能越界。

此外,本週AI行業內官宣多項應用和技術成果。OpenAI發佈Codex,Manus推出圖像生成功能,美國宣佈與阿聯酋合作打造海外最大 AI 數據中心。在立法層面,國務院披露的最新立法計劃顯示,要“推進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立法工作”。

1、OpenAI寫代碼AI智能體來了

美國時間5月16日,OpenAI正式發佈Codex。這是一款基於雲端運行的軟件工程智能 Agent,能夠並行處理多個開發任務,協助開發者高效完成編程工作。Codex提供一個輸入框和兩個按鈕——Ask(提問)和 Code(編碼),除了編寫代碼,還包括理解代碼結構、回答關於代碼庫的問題、修復 bug,OpenAI已在內部使用Codex處理代碼重構、測試生成和錯誤修復等任務。

OpenAI CEO Altman 在X平臺發佈推文,稱像這樣的工具,讓一個人能開發出的軟件數量令人興奮。“你只管直接去做(you can just do things)”是我最喜歡的梗之一;我原本沒想到,它會這麼快以如此重要的方式應用到AI本身以及它的使用者身上。

2、Manus推出圖像生成功能

5月16日,Manus在社交媒體賬號上宣佈推出圖像生成功能。據介紹,Manus不僅能生成圖像,它還能瞭解用戶的意圖,規劃解決方案,並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圖像生成和其他工具來完成用戶的任務。

3、螞蟻集團CTO何徵宇: 大模型幻覺的源頭是缺乏數據

5月17日舉行的OceanBase開發者大會上,螞蟻集團CTO何徵宇表示,沒有數據就沒有AI的發展,數據的邊界決定了大模型的能力上限,所有的數據公司都將成爲AI公司。目前大模型幻覺的源頭是缺乏數據,廉價的互聯網數據即將用盡,導致數據的獲取成本增加。此外還存在嚴謹的行業數據稀缺且流動困難,多模態數據處理難、數據的質量評估難等挑戰。未來企業成功與否,將主要取決於如何產生數據、應用數據。

4、美國宣佈與阿聯酋合作打造海外最大 AI 數據中心

當地時間 5 月 15 日,美國商務部宣佈與阿聯酋在阿布扎比簽署歷史性技術合作協議,將共同打造 AI 數據中心園區。該數據中心規劃佔地面積 10 平方英里(約 25.9 平方公里),建成後將成爲美國本土以外規模最大的 AI 基礎設施集羣。該數據中心的規模比迄今爲止能看到的所有其他主要人工智能基礎設施都要大,足以支持 250 萬枚英偉達 B200 芯片。

在此之前,阿聯酋已經通過 MGX、G42 等主權基金投資 OpenAI、xAI 等美國企業。此外,微軟去年還曾向 G42 注資 15 億美元。阿聯酋表示,希望到 2031 年成爲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二、行業規範

1、中國信通院等成立AI數據處理技術研究專項組

“2025 DataOps發展大會”近日在京舉辦,會上舉行了AI數據處理技術研究專項組成立儀式,中國信通院、中國聯通、中國電子雲、數據堂作爲核心初創單位出席成立專項小組,加深AI數據處理相關技術研究,後續依託專項組持續開展AI數據處理技術的理論研究、標準研製和生態匯聚工作。

2、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公佈立法計劃,AI立法有何變化?

5月1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分別公佈各自2025年度的立法工作計劃。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的2025年的規劃中,涉及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的立法項目仍然是預備審議項目,延續了2024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的表述。國務院2025年的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在人工智能立法方面,僅僅強調“推進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立法工作”,並未像此前連續兩年那樣,將人工智能法草案列入預備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名單。

當前學界和業界對於人工智能專門立法的爭議頗大。部分學者認爲,人工智能立法是一個長期且複雜的過程,無法一蹴而就。因此,立法過程中應採用漸進式策略。也有聲音認爲人工智能立法的時機已經成熟,國內外人工智能立法經驗儲備充分,人工智能立法的制度需求也逐漸明確。

3、禁用AI代寫作業!教育部發雙指南,規範推進中小學AI教育

5月12日,《中小學人工智能通識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學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正式發佈。其中明確,禁止學生直接複製人工智能生成內容作爲作業或考試答案,並禁止小學階段學生獨自使用開放式內容生成功能。同時該指南強調,教師不得將生成式人工智能作爲替代性教學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