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指易勞損致腕掌關節炎 微創手術助解痛、恢復生產力

61歲的高女士,身爲代工廠作業員,因右手拇指根部疼痛僵硬,求診阮綜合醫院骨科曾祥睿醫師。她表示症狀已持續兩年,初期開門、催油門時拇指會瞬間痠軟無力,後續反覆抓握重物的工作變得吃力,影響工作進度。她原以爲是媽媽手,經診所消炎針、復健、輔具等治療無效,近半年抓握重物時更會自發性抽痛,無法出力,休息、熱敷按摩也無法改善,甚至影響睡眠。

曾祥睿醫師檢查發現,高女士右手拇指因韌帶拉扯損傷導致拇指腕掌關節炎合併關節半脫位,造成拇指僵硬疼痛、活動受限,且手掌面或背側有壓痛點。因保守治療效果不佳,遂接受關節鏡清創及復位手術。術後疼痛明顯緩解,拇指活動度恢復,已可正常生活及工作。

曾祥睿醫師說明腕掌關節炎症狀。 阮綜合醫院/提供。

曾祥睿醫師指出,拇指腕掌關節炎是常見於中老年人的退化性疾病,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尤其以65歲以上女性居多。此關節因活動範圍廣且是拇指靈活性的關鍵,長期過度使用或施力不當易導致軟骨磨損、韌帶損傷及脫位,進而引發疼痛、腫脹、僵硬、無力等症狀,甚至關節變形。另一方面,拇指腕掌關節炎主因是長期過度使用,導致關節發炎、提早退化,少數則因外力撞擊或韌帶鬆弛引起。常見於需頻繁抓握的農民、廚師、餐飲服務員等,近年來因3C產品普及及重訓運動傷害,年輕患者也日益增多。

曾祥睿醫師表示,拇指腕掌關節炎常合併腕隧道症候羣、媽媽手或拇指扳機指等,皆因不當施力或過度使用所致,需由專科醫師診斷並對症治療。初期治療以休息、減少拇指高強度活動爲主,搭配局部消炎藥膏、口服止痛藥,或注射類固醇/PRP及物理治療。若症狀持續,則可考慮配戴拇指支架,嚴重者則需進行關節融合術或韌帶懸吊術。

若非侵入性治療效果不佳,且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可考慮手術。除傳統開刀外,現有關節鏡及關節置換術。本案例採用的關節鏡手術爲微創技術,可清除發炎組織及骨刺,減輕疼痛並改善活動度。其傷口小、時間短、組織破壞少、併發症少,能迅速止痛,住院約兩三天即可出院,復原期短,術後兩週可恢復正常活動及工作,自費約3至5萬元。

曾祥睿醫師建議民衆:當症狀已經影響正常生活,應及早尋求專科醫師診療,但預防勝於治療,預防拇指腕掌關節炎,須避免長時間過度使用手指,養成正確的手部活動姿勢習慣,平常可以做第一拇指舒展保健運動並鍛鍊肌力,掌握手部健康!

拇指舒展保健運動

1.維持手掌貼平於平面,同時盡最大幅度移動大拇指向外伸展。維持姿勢10秒,並重復3至5次。

2.進階版~使用橡皮筋增加阻力訓練肌力

拇指舒展保健運動圖示說明。 阮綜合醫院/提供。

曾祥睿 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醫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高醫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南門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美國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外科外訓醫師

專長:手外科:腕隧道或尺神經症候羣、媽媽手、板機指、三角纖維軟骨破損、指關節炎、肘關節炎等上肢骨骼及神經肌肉軟組織疾患、顯微肢體重建手術(皮瓣修補、斷指再接)、微創關節鏡手術、增生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