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媽媽手!作業員拇指根部痛2年 竟是拇指腕掌關節炎作祟
不是媽媽手!作業員拇指根部痛2年,竟是拇指腕掌關節炎作祟。(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高小姐拇指腕掌關節炎合併半脫位病竈(左圖紅圈處);因罹患拇指腕掌關節炎合併半脫位,醫師先使用鋼針(右圖)暫時固定一個月。(阮綜合醫院提供/紀爰高雄傳真)
高雄61歲高小姐是代工廠作業員,近2年她的右手拇指根部長時間疼痛僵硬,拿鑰匙開門、騎摩托車催油門時都會瞬間痠軟無力,工作時也因抓握重物吃力,快趕不上流程線,因此到阮綜合醫院骨科看診;經骨科醫師曾祥睿檢查,高小姐罹患「拇指腕掌關節炎合併關節半脫位」,做完關節鏡清創及復位手術後疼痛減緩,逐漸恢復日常生活。
「原本以爲是媽媽手,在診所打消炎針、穿戴護腕都沒用!」高小姐指出,她的右手拇指根部近2年出現疼痛僵硬狀況,由於她的職業是代工廠作業員,此症狀不僅影響工作,甚至連日常生活都很困擾,最嚴重時甚至抽痛到睡不着,原本以爲是小問題前往診所看診,但症狀卻不見改善,因此前往大醫院求助。
阮綜合骨科醫師曾祥睿強調,預防拇指腕掌關節炎,須避免長時間過度使用手指,養成正確的手部活動姿勢習慣。(阮綜合醫院提供/紀爰高雄傳真)
高小姐做關節鏡清創及復位手術,手術中清創並復位。(阮綜合醫院提供/紀爰高雄傳真)
骨科醫師曾祥睿檢查後,發現高小姐右手大拇指旋轉時會拉扯到損傷韌帶,拇指僵硬疼痛、活動不開,靈活度受限,她右手掌面或背側也都能按壓到痛點,經影像及理學檢查診斷爲「拇指腕掌關節炎合併關節半脫位」,因爲之前緩解式治療效果不彰,高女士這次選擇做「關節鏡清創及復位手術」。術後疼痛大幅減輕趨平,拇指活動度恢復良好。
曾祥睿指出,拇指腕掌關節炎是退化性疾病,常見於中老年人,女性多於男性,尤其65歲以上女性,因爲拇指根部的第一腕掌關節功能範圍廣,又是拇指靈活運動的關鍵,年紀越大,加上長期過度使用或不當施力,關節軟骨逐漸磨損合併韌帶損傷及脫位,導致疼痛、腫脹、僵硬和痠軟無力,甚至關節變形。
拇指腕掌關節炎經常合併腕隧道症候羣、媽媽手肌腱炎,或是板機指肌腱鞘炎,而這次高小姐選擇關節鏡手術,是運用關節鏡來清除發炎及骨刺,減低疼痛改善活動的微創技術,傷口小、手術時間短、組織破壞小,併發症少,能迅速降低疼痛,住院2、3天可出院,2周後即恢復正常活動、職場工作,手術自費約3至5萬元不等。
曾祥睿強調,當疼痛症狀已影響正常生活,應及早尋求專科醫師診療,但預防勝於治療,預防拇指腕掌關節炎,須避免長時間過度使用手指,養成正確的手部活動姿勢習慣,平常可以做第一拇指舒展保健運動並鍛鍊肌力,掌握手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