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瓶蓋、扭毛巾」就手指痛!恐是「拇指關節鬆脫」

▲拇指無力要當心是否關節已鬆脫。(圖/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從事美髮業的52歲蔡女士,經常需要替人洗頭,但近來工作時經常覺得手腕疼痛,拇指無法出力,就醫檢查發現,手腕因長期使用導致拇指腕掌關節磨損病變,導致稍一施力關節就會脫離軸心。醫師提醒,相關問題會因病變程度而在抓握動作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反應在日常生活中,如開瓶蓋、扭毛巾時會疼痛,嚴重者可能連穿脫衣褲都要忍受疼痛。

臺北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周博智指出,拇指基部關節位於腕掌關節的大拇指根部,造成磨損病變的原因主要包括外傷、退化、反覆使用,進而導致關節鬆動、滑脫、磨損、變形,這樣的關節病變好發於中年女性,原因是女性在做家事時需要頻繁使用雙手及手腕,而50歲以後因爲荷爾蒙變化的影響,容易導致韌帶鬆弛;而男性雖然不受荷爾蒙影響,但若過度使用或曾經受傷,也可能到中老年發生。

▲臺北慈濟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周博智。(圖/臺北慈濟醫院提供)

周博智說明,臨牀會以X光判斷關節磨損程度,若程度尚輕,可以用貼扎或護腕固定,加上止痛藥物控制,但在這樣的保守治療下仍然影響生活工作機能,另現在也有新式微創手術進行治療,先在手腕開0.5~1公分的入口,再將滑脫關節矯正至關節軸心,而後將可吸收的螺釘固定在第二掌骨基部,以第二掌骨基部借力使力,就可以分攤拇指基部的受力,而且不會犧牲拇指的靈活度。

周博智提醒,生活中處處都需要手,如果有輕微症狀切勿勉強做事,以免滑脫或磨損加劇,休息若無緩解則應就醫,若韌帶沒有完全鬆弛,早期症狀靠貼扎、護腕輔助可以在2到6周漸佳,但若是惡化到嚴重影響基本生活及工作機能,就必須與醫師討論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