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座談會釋放了哪些信號?
“新時代新徵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爲,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據新華社2月17日消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上午在京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不能變,也不會變。
座談會上,華爲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任正非、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新希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虞仁榮、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興興、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雷軍等6位民營企業負責人代表先後發言,就新形勢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DeepSeek創始人樑文鋒、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冷友斌、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等均參會。
座談會有哪些信號意義?
提振信心,爲民營經濟發展注入制度性動力
此次座談會提及,幾十年來,關於對民營經濟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中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我們黨理論和實踐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黨和國家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黨和國家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此次民營企業座談會以高規格形式充分彰顯了黨中央對民營經濟一以貫之的重視與支持。本次參會企業代表聚焦科技創新與消費領域,既體現了國家長期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決心,更凸顯出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對民企引領創新、促進內需的戰略考量。此次座談會系統梳理了民營經濟對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貢獻,深刻闡明民營經濟與市場經濟的內在邏輯關係。在客觀分析當前經濟機遇與挑戰的同時,特別強調落實要素平等使用、規範涉企執法、整治“四亂”現象等關鍵舉措,爲民營企業合法權益構築起制度保障。
滕泰稱,這些既立足當前又着眼長遠的部署,既迴應了市場主體的現實關切,又爲民營經濟發展注入制度性動力,必將有效提振發展信心,助力經濟持續向好的基本面不斷鞏固。
根據座談會,紮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是當前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工作重點。凡是黨中央定了的就要堅決執行,不能打折扣。要堅決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的各種障礙,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各類經營主體公平開放,繼續下大氣力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要着力解決拖欠民營企業賬款問題。要強化執法監督,集中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切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
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聯席所長蘆哲表示,此時召開會議,釋放了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積極信號,對於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發展動力具有重要意義。強法治乃民營企業發展之根基。推進立法、加強權益保護、規範涉企執法,是近期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重點。2024年9月政治局會議以來,中央高層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並已經開始着手解決。如9月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進一步規範涉企執法、監管行爲。要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隨後10月,司法部、國家發改委發佈《民營經濟促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在法律層面再次明確,民營企業及其經營者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後,12月16日國務院以“加快落實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進一步提升行政執法規範化水平”爲主題,進行第十一次專題學習,再次強調這一問題。
如何理解科技企業“出圈”?
搶佔先機,科技創新是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
銀河航天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徐鳴稱,非常榮幸能受邀參加本次民營企業座談會。作爲民營商業航天企業代表,深切感受到對民營企業發展以及科技創新發展的高度重視。“我們對於民營企業發展前景信心倍增,更加堅定了科技創新、自立自強的信心和決心。”
徐鳴感受到了民營經濟正在迎來新的機遇,大有可爲。他表示,作爲商業航天的創新主體,銀河航天的供應鏈合作伙伴從最初的100家增加到1300多家,帶動了衛星製造、通信技術等多個領域的協同發展,衛星互聯網的應用場景也不斷豐富。“面向未來,我們將繼續加油,我們相信愛拼纔會贏,將繼續推動大國重器級別的科技創新,與智能製造、人工智能等產業融合發展,抓住新一輪產業升級的機遇。我們將在太空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持續發力,助力航天強國、科技強國建設,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在此次座談會上,科技行業企業家頗受關注。對此,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表示,這凸顯了科技創新在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上的核心價值。科技創新是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正爲民營企業開闢廣闊市場空間。隨着全球科技競爭加劇,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能迅速響應市場需求,推出創新產品和服務,從而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佔領先機。
他認爲,科技創新促進企業產業升級,推動企業從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知識密集型轉變,提高附加值和競爭力。此外,科技創新優化企業生產流程和管理模式,通過智能化、數字化手段實現降本增效。更重要的是,科技創新爲企業吸引大量高素質人才,形成良性循環的創新生態。
朱克力表示,回顧改革開放歷程,民營經濟從萌芽到茁壯成長,已成爲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其一,有着“五六七八九”的顯著特徵,即貢獻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以及90%以上的企業數量。其二,近年來科技投入以及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探索和突破都有目共睹,無不彰顯出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和巨大潛力。
民營經濟如何在挑戰中突圍?
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配套政策或陸續出臺
民營經濟發展仍面臨諸多內外挑戰。從內部來看,部分民營企業存在管理模式落後、人才短缺、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制約了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而外部環境方面,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長期存在。
此次座談會稱,當前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一些困難和挑戰,總體上是在改革發展、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體的,是暫時的而不是長期的,是能夠克服的而不是無解的。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判斷上來,統一到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在困難和挑戰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來,保持發展定力、增強發展信心,保持愛拼會贏的精氣神。
朱克力認爲,此次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召開意義非凡,既是對民營經濟重要性的再度強調,更是爲解決民營經濟發展困境提供方向指引的關鍵契機。會議的召開或預示着一系列助力民營經濟發展的配套政策將陸續出臺,這對於穩定經濟增長、穩定股市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從穩定經濟角度而言,民營經濟作爲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其穩健發展能夠帶動大量就業,促進居民收入增長,進而刺激消費,拉動經濟增長;從資本市場來看,民營經濟的向好預期,將吸引更多資金流入,增強市場信心,穩定股市大盤。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民營經濟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地位舉足輕重,改革開放後經歷了從無到有,如今已經佔據了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成爲拉動經濟和促進就業的關鍵部分。近幾年,特別是在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科技創新領域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電動汽車,科技平臺企業,數字化的企業。在當前經濟需要更多創新,需要更多經濟活力的時候,黨中央組織民營企業座談會,進一步凸顯了中央對民營經濟在這方面發揮作用的認可。
此外,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黨和國家對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方針政策已經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將一以貫之堅持和落實。特別是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深入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做了大量工作。比如,通過推動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有效維護好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通過完善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的長效機制,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向經營主體公平開放,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核電等領域的投資等政策,進一步爲民營企業發展賦能,也有助於企業獲得更好的長期回報。通過建立健全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和解決問題機制,上線運行民營經濟發展綜合服務平臺等舉措,進一步健全了國家、省、市、縣四級與民營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能夠廣泛聽取各企業的意見和建議,推動解決企業急難愁盼、重大共性問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曉翀 程子姣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