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利指數產品規模倍增釋放了哪些市場信號?

在過去的2024年,國內資本市場在規範化與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展現出蓬勃向上的態勢,在上市公司分紅方面,各上市公司的分紅金額以及分紅比例也穩步提升。除了股票市場外,基金市場的分紅水平也有所加強,相關的紅利產品受到各大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截至2024年年底,紅利指數產品規模達1,484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112%,可見去年紅利指數的投資規模倍增。

在此情況下,紅利投資作爲資產配置的思路之一,逐漸獲得了許多投資者的認可與接受,未來或將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識到紅利投資的價值,紅利投資或將稱爲投資者挖掘市場機會的中藥工具之一。

一、紅利指數化投資生態,是如何搭建的?

紅利基金產品儘管所處市場是基金市場,但與股票市場的關係仍然密切。在去年的2024年的4月份,國務院頒佈了新"國九條",其中提到了要增強分紅穩定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等多項關於分紅的措施。

此後,各大上市公司在相關部門的指引下,穩步提升分紅水平。自2024年以來計算,截至2025年1月25日,國內1,012家上市公司發佈的2024年中期分紅方案,其涉及金額接近7,000億元。而其他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也在持續不斷地改善,未來或將有更多企業加入持續分紅的隊伍當中。

隨着分紅理念的持續深入,股票市場整體經濟狀況不斷改善,市場活力提升下,各基金產品同樣響應分紅的號召,進行多次分紅。2024年,公募基金中,包含不同份額的3,222只基金進行分紅,分紅總額爲2,266.6631億元,累計分紅次數達6,628次。即同期,分紅的基金數量同比增長9.74%。

除此之外,2025年1月24日,上交所與中證指數公司發佈上證紅利質量指數、上證180紅利質量指數、上證紅利增長指數、上證180紅利增長指數,爲市場提供更多投資標的。紅利指數推出,豐富紅利指數體系的同時,也在不斷完善紅利指數化的投資生態。

從另一方面看,紅利指數產品及其投資生態協同發展,本質上是推動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在市場上的普及。2024年9月,證監會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其一系列舉措目標在於推動中長期資金投資規模和比例提升,使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更加合理,讓中長期價值投資理念持續深入。而紅利指數通過篩選具有較強盈利能力與穩定分紅能力的上市公司作爲成分股,強調企業的盈利能力與分紅能力,內在價值與可持續發展,與長期投資價值的核心理念不謀而合。

隨着紅利指數化投資生態的不斷完善,紅利指數產品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也不斷提升,並進一步推動紅利指數產品的普及和市場規模的擴大。如今紅利指數產品的持續推廣,或正在逐步改變投資者的行爲模式,引導投資者更加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和長期發展潛力,而非追求短期收益。這同時也爲了紅利指數投資生態注入新的活力,爲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二、紅利指數基金與紅利策略基金之間有哪些差異?

需要注意的是,在紅利投資這一領域裡,可能還會接觸到以紅利策略爲主的產品。具體而言,紅利指數基金和紅利策略基金是兩個細分領域,它們分別代表了被動投資與主動投資的不同思路,爲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空間。

紅利指數基金的核心在於"跟蹤",它通過複製特定紅利指數的表現,以實現與指數相同的收益。如工銀深證紅利ETF,其採取完全複製策略,跟蹤標的指數的表現。

這類基金的優勢在於透明度高、費用低,且風險相對可控。對於那些希望獲得穩定分紅收益、不想過多接觸到市場波動的投資者而言,紅利指數基金或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它的運作簡單直接,適合那些對市場研究能力有限、但仍然想參與紅利投資的投資者。

相比之下,紅利策略基金則偏向"主動"。它主要通過基金經理的專業判斷,靈活篩選高分紅潛力的企業進行投資。這類基金的目標不只是獲取穩定的分紅收益,還希望通過挖掘企業的成長潛力,實現更高的收益目標。例如嘉實優化紅利混合A,該基金主要投資於盈利增長穩定的紅利股票。

然而,主動管理的特性可能也意味着更高的風險。由於基金經理的投資決策對於基金整體的收益表現有更爲直接的影響,因此這類基金更適合那些對市場敏感度高、風險承受能力較強、希望通過主動管理獲取超額收益的投資者。

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紅利基金的投資前景依然廣闊,同時也適用於多種投資場景。隨着紅利投資理念的普及和相關政策的支持,紅利指數基金和紅利策略基金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關注。

其中,紅利指數基金憑藉其穩定性和抗跌性,在市場震盪中的表現或將有較爲出色的發揮。而紅利策略基金則可能在市場回暖時展現出更強的進攻性。因此,儘管是不同類型的紅利基金,投資策略和風險收益的特徵會有所不同,但它們都能爲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參與長期價值投資的良好渠道。

總的來說,在多項因素的推動下,紅利投資正逐漸成爲投資者關注的焦點之一,其吸引力不斷提升。其中,在過去的一年裡,紅利指數產品規模持續高漲,但紅利指數基金與紅利策略基金各有千秋,對於選擇哪一種類型的產品,投資者還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考量。然而不論選擇何種投資方式,也應當堅持長期投資的理念,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以及長期分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