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醫院「黑歷史」浴火重生!翻轉爭議 高市府:打造良性就醫網

▲臺大跟中山大學合作幫民生醫院「升級」,陳其邁見證 。(圖/記者吳奕靖攝)

記者吳奕靖/高雄報導

面對高雄邁入高齡化社會的醫療照護需求,高雄市政府積極推動醫療院所提升服務量能與品質。今(5)日,在市長陳其邁見證下,由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中山大學與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共同簽署醫療合作契約,將結合產官學臨牀與學術資源,協助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升級爲具中度急救能力的區域級教學醫院,打造更完善的醫療照護網絡,提升市民健康福祉。

本次簽約儀式於高雄市政府四維行政中心舉行,由市長陳其邁、臺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臺大醫院院長餘忠仁、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及衛生局長黃志中代表簽署。在地裡長林豐富與多位市議員也到場共襄盛舉,見證高雄醫療改革重要里程碑。

陳其邁市長表示,此次三方合作代表的不只是資源挹注,更是對高雄市立醫療體系的全面轉型。他強調,民生醫院的改革是責任,更是契機,要讓市民不分城鄉、都能就近獲得公平、高品質的醫療照護。他以自身醫師背景強調,唯有從制度、人才、流程全方位改革,才能真正讓市立醫院脫胎換骨、永續經營。

▲「醫生市長」陳其邁要讓高雄市民有最好的醫療品質與環境 。(圖/記者吳奕靖攝)

高雄市的醫療版圖近年來進行積極整合與升級,持續推動垂直與水平整合策略,強化醫療體系韌性與覆蓋力。在疫情期間,市長陳其邁親自主持市級防疫醫療指揮系統,市府團隊全力投入防疫應變,民生醫院也曾擔任指定防疫應變醫院,歷經兩次全院清空,專責收治新冠確診病人,展現強大應變與調度能力。整體而言,高雄市標準化重症發生率與死亡率明顯優於全國平均,醫療應變表現獲得中央與民間高度肯定。

爲推動市立醫院全面升級,高雄市府已透過市醫與衛生所的醫療合作案,建構「垂直整合」的醫學中心支援網絡,導入高醫、高雄長庚、高雄榮總及義大等四大醫學中心資源,提供市立醫療體系穩定支援。此次再加入臺大醫院與中山大學兩大夥伴,不僅強化臨牀與教學力量,更進一步促進「水平整合」與醫管體系精進,積極打造涵蓋急重症、基層照護、學術訓練與醫療品質管理的立體醫療網,全面提升市民健康照護品質與良性就醫環境。

針對部分媒體報導民生醫院過往曾涉及保險爭議、個別醫師違紀行爲及醫療疏失,高雄市政府也不迴避過去問題,並強調正視問題、積極改革,纔是真正負責任的態度。

市府說明,民生醫院確實曾面對管理鬆散與評鑑退步等挑戰,然而近年已完成多項體質強化措施,包括:設立醫療風險通報與病安稽覈機制、公開處理醫療疏失事件與相關人員懲處、重建醫院內部管理與教學制度。

更重要的是,市府啓動「市立醫院提升計劃」,已成功引進:榮總進駐婦幼醫院、高醫協助小港醫院、長庚接手大同醫院。如今再由臺大、中山雙重進駐民生醫院,導入醫學中心級臨牀技術與醫管模式,全面強化急重症應變、教學制度建構及人才培育,力拚2年內民生醫院升格爲區域級教學醫院,讓市民「用健保就能享受醫學中心等級服務」。

陳其邁市長也強調:「改革不能只靠批評,必須有人承擔。」他期許社會給予努力中的醫療人員更多肯定,支持民生醫院從曾經的陰影中走出,重新獲得市民信任。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圖/記者許宥孺攝)

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指出,該校將提供醫務管理、健康政策、品質流程改善等學術資源,協助民生醫院制度優化,推動跨校、跨域合作,建立可複製的市立醫療升級模式。

臺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則表示,臺大將提供醫學中心級專業團隊進行臨牀指導,協助民生醫院發展急重症醫療、強化特色科別,並建立教學平臺,推動醫學人才培育與轉譯研究落地南部。

民生醫院院長黃豐締表示,院方將珍惜此次合作機會,透過學研臨牀整合,從病安管理、服務流程、醫療品質多方提升,致力翻轉過往形象,成爲在地民衆最信賴的公立醫療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