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社區難都更…北市擬三方向放寬 都委會還要再審

北市民生社區有知名的「綠色隧道」,但建物多老舊,地方希望未來有機會鬆綁都更條件。記者曾學仁/攝影

北市民生社區爲全臺第一座「美式街廓」規畫的示範社區,受限北市府1980年規定連棟建物應整體開發,都更不易,民衆陳情鬆綁,都發局調整三大方向,包含鬆綁連棟建築物的重建規模,1000平方公尺以上即可都更,北市都委會昨審議未通過,下次再審。

民生社區現住約5萬3千多人,綠色隧道更成特色,但屋齡多逾50年,部分居民想都更,卻因民生社區管制要點受限要連棟建築開發,且受附近松山機場航高限制,面臨容積率過低導致誘因不足等,都成都更阻礙。都發局考量都市計劃通盤檢討,徵求意見,在今年辦理公開展覽。

都發局修訂管制要點,調整三大方向,包含鬆綁連棟建築物重建規模,1000平方公尺以上即可都更,但剩餘基地面積仍需有500平方公尺以上,二是因應現況住商混合,放寬部分建物可有事務所進駐,三是放寬莊敬裡受限機場航高的基地建蔽率從50%提高至75%。

都委會昨審議,有委員認爲,民生社區未來若照現在都計規定去更新,100%沒辦法是以前的民生社區,風貌絕對會全部改變。

在地居民表示,絕對不反對都更,但反對連棟切割的都更,要是法令通過,等於是給建商一把刀來威脅住戶,若他們不接受條件就被切割,住戶變成站在不平等的地位。

都委會主席李四川表示,房子一年一年的老,地震又多,更要保持老舊房子的公共安全。都發局只能儘量將不同意見再做收斂,看如何在建物更新、保留原有風貌之間,取得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的平衡點,下次提會再審。

議員詹爲元說,建蔽率放寬,樓層面積會變大,但容積率還是卡住,建商都更意願還是不高。

都發局長簡瑟芳表示,民生社區目前沒有放寬調整容積率,仍維持200%,但未來捷運民汐線經過的地方,可以爭取TOD獎勵,容積率放寬2倍變400%。民生社區大多是5層樓房,都更後如何保持風貌,居民仍有很多不同意見,有居民不希望有太多高強度的開發,破壞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