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如何擁抱AI?代表委員這樣說

民營企業、傳統產業如何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今年兩會委員代表熱議的話題。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

3月6日上午,在浙江代表團小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表示,民營企業要主動擁抱AI、變革創新,通用人工智能已經搶佔先機,民營企業擁有強大的產業基礎,要抓住機會用現代科技武裝起來。

“一方面,將AI在企業中充分應用,向現代企業轉型;另一方面,通過模式創新放大科技創新,利用製造優勢、平臺能力促進AI與產業深度融合,打造行業平臺與解決方案,既實現自身創新升級,也爲行業新質生產力發展貢獻力量。”徐冠巨說。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行動。這一年,我國的人工智能,特別是民營企業在人工智能上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DeepSeek開發的生成式AI,宇樹科技開發的人工智能機器人都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陳昌盛在國新辦吹風會上表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就是要抓住這次人工智能技術突破的機遇,使我國的數字技術與製造優勢、市場規模優勢充分結合,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廣泛應用,努力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走進千家萬戶。

徐冠巨認爲,AI與產業充分結合,就有了場景、更有價值。他建議各級政府推動產業發展與人工智能科技融合,引導產業方與技術方在科技、場景和生態上相互賦能,鼓勵建設垂直行業大平臺,共同定義應用場景與平臺能力,促進科技第一生產力的價值最大化。

陳昌盛介紹,有關部門正在抓緊部署“人工智能+”行動。在產業賦能方面,要讓人工智能儘可能在工業、農業、服務業中應用起來,積極支持大模型在垂直領域的開發和應用。終端應用方面,報告提出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製造裝備。場景培育方面,今年將開展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在確保安全前提下,加快人工智能在低空經濟、教育培訓、醫療健康等多場景應用。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上海市委會副主委邵馳表示,智能化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塑全球經濟格局,人工智能、大數據、綠色能源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對傳統產業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傳統產業想要在全球競爭中佔據主動,必須通過改造升級實現質的飛躍。

邵馳建議增強企業主體作用,企業作爲轉型升級的主力軍,應主動擁抱技術變革,調整發展戰略。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長兼CEO姚勁波建議,加力政策精準滴灌,推動人工智能從“通用”到“行業專用”,在資金支持上,綜合運用貼息貸款、補貼等方式,降低傳統行業應用智能工具的門檻,重點扶持民生服務行業,將智能化轉型納入國債支持;行業平臺建設方面,藉助政策和財稅手段,鼓勵數字平臺賦能中小微主體,助力傳統服務行業頭部平臺上市,發揮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