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亞資中心大餅 富豪財管激戰 13國銀搶進高雄 前三大銀行不斷洗牌

金管會公佈最新高資產戶財管業務狀況,截至今年4月底,開辦家數增至13家。圖/本報資料照片

4月底高資產客戶財管業務辦理情形

瞄準亞資中心大餅,形成戰國13雄爭霸局面。金管會公佈最新高資產戶財管業務狀況,截至今年4月底,開辦家數增至13家,客戶數1.4萬、AUM(資產管理規模)衝破1.57兆元,年增率分別達69%、52%,再創新高。13家銀行皆已經與高雄市政府簽完MOU,並向金管會申請進駐金融專區、保險業有一家向高市府申請尚未向金管會申請,投信顧兩家遞件申請,累計16家金融業者搶攻。

金管會指出,富豪財管競爭趨於激烈,前三大銀行不斷洗牌,至4月底規模前三大銀行爲第一銀行、中信銀行、兆豐銀行。高資產戶資產配置組合爲存款46.2%、基金15.5%、債券13.7%、保險11.1%、境外結構型商品6.7%,可看出因4月股債市波動大以及新臺幣升值效應,「現金爲王」使存款部位較3月明顯增加。

一銀表示,關稅效應造成市場股、債動盪,經一銀評估建議後,大多數不隨市場從事短線積極操作,並選擇增加低相關性的另類資產,許多高資產戶轉向尋求投資等級債券及另類資產(保本型結構型商品、低波動低相關性私募基金)的投資機會。

中信銀說明,4月高資產戶配置爲存款30%、投資46%、保險24%,投資心態更趨保守,反映在存款比重較前月增加,保留活水等待川普政策影響更爲明朗後,再尋資產佈局機會。

兆豐銀觀察,現階段高資產戶傾向保有資產並謹慎觀望變化,例如持有較高比例存款、穩健保本的結構型商品及外國債券等低波動性資產,搭配保障、稅務規劃與傳承目的保單,保留投資組合均衡配置,並維持資金彈性。

證期局則指出,截至4月底已有8家證券商以復委託、財富管理及自營等不同管道辦理高資產戶業務,累計戶數達1,233人、年增34%,累計交易金額約3,041億元、年增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