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仍處承壓週期 行業老三惠科IPO募資85億元能否如願
第三大面板企業將上市。6月30日晚間,深交所官網發佈公告顯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惠科股份”)IPO申請已正式獲得受理。
自2023年首次IPO折戟後,惠科股份業績回升,2024年營收達超400億元。惠科股份此次IPO擬募資85億元,主要用於擴大和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創新。
2023年IPO折戟,近兩年業績回升
惠科股份成立於2001年,專注於半導體顯示領域,主營業務爲研發、製造和銷售半導體顯示面板等核心顯示器件及智能顯示終端。
主要產品包括多種尺寸和多種類型的TV和IT顯示面板、智能電視、顯示器及智慧物聯終端等,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商用顯示、汽車電子、工業控制、智慧物聯等各類應用場景。
面板行業週期性明顯,企業營收波動性較強。2023年8月,惠科股份首次衝擊IPO折戟,一大原因也是行業下行週期對公司經營的影響。
今年5月,惠科股份上市輔導機構的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報告,確認已完成對惠科股份的上市輔導。意味着,惠科股份再起上市計劃。
惠科股份是全球三家大尺寸液晶面板巨頭之一,其他兩家是京東方與TCL科技。羣智諮詢數據顯示,2024年度,惠科LCD電視面板出貨面積、顯示器面板出貨面積、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面積分別位列全球第三名、第四名、第三名。
2022年-2024年,惠科股份營收分別爲271.34億元、357.97億元、403.10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4.28億元、25.66億元、33.39億元。
其中2022年至2024年公司半導體顯示面板業務收入分別爲194.45億元、251.86億元和290億元,智能顯示終端業務收入分別爲68億元、96.32億元和102.63億元,主營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爲96.72%、97.26%和97.41%。
奧維睿沃總經理陳慧表示,從面板規模的角度來看,惠科在中大尺寸應用的市場增速也較爲可觀,韓系、日系廠商逐漸退出LCD市場供應後,惠科產品佈局迅速,主流產品的出貨規模不斷增長,不斷地搶佔市場份額。
不過,近期全球頭部電視品牌6月大幅下調當月的面板採購量,各家面板廠的出貨壓力陡增。雖然面板廠有控產,但是控產力度不足以抵消當前面板需求下降的力度,面板廠需再度檢討控產方案,預計當前TV面板價格承壓下行。
此次IPO擬募資85億元
惠科股份是中國大陸最早建成G8.6高世代產線並投產的企業。招股書顯示,惠科股份目前擁有4條G8.6高世代產線及6座智能顯示終端生產基地,同時配置有5個顯示模組生產基地和4座顯示終端配件生產工廠。
這四座顯示面板生產基地中,重慶金渝和滁州惠科G8.6高世代產線分別於2017年和2019年投產;綿陽惠科G8.6高世代產線於2020年投產;長沙惠科G8.6高世代產線於2021年投產。
六座智能顯示終端生產基地分別爲重慶金揚於2017年投產;合肥金揚和宜昌惠科於2016年投產;廣西智顯於2019年投產、東莞惠智於2022年投產,越南惠科2023年投產。
惠科股份此次IPO擬募資85億元,25億元投建於長沙新型OLED研發升級項目、30億元投資於長沙Oxide研發及產業化項目、20億元投建於綿陽Mini-LED智能製造項目、1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
其中,“長沙新型OLED研發升級項目”主要針對OLED顯示面板的生產方案進行研發,有利於提高公司在OLED顯示技術方面的技術儲備水平,爲OLED產品的規模化量產提供技術保障。“長沙Oxide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將加大Oxide技術的研發投入,提升公司Oxide顯示面板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並擴寬Oxide相關產品應用場景、豐富產品結構,增強公司產品競爭力。“綿陽Mini-LED智能製造項目”將加大公司MiniLED產品的產線佈局,持續研發高性能MiniLED產品。
惠科股份表示,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均圍繞公司主營業務進行,通過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將有助於公司實現現有產品市場的擴大和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和創新,既是現有業務的升級、延伸與補充,也是對未來發展戰略的落實。同時,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順利實施將有利於進一步提升公司研發和生產能力,有效增加公司營運資金、優化資本結構,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若惠科股份順利上市,預計對其戰略佈局也會產生影響,預計企業會獲得多重賦能,資金壓力的緩解,有助於面板行業的資金流動性的補充,以及對新型技術的投資。且在當前技術儲備的基礎上,募集的資金會有部分投向新技術的開發,增加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與產出,助力其在細分市場以及潛力高端市場的突破。此外,上市平臺有助於併購擴張等決策,提升對抗週期性風險、行業競爭的能力。”陳慧認爲。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編輯 楊娟娟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