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拒絕破發,市值破千億!高瓴、美團龍珠、紅杉中國押寶,創始人兄弟身價超893億|IPO直通車

編者按:在資本市場的浪潮中,首次公開募股(IPO)一直備受矚目,它是企業發展的關鍵里程碑,也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自2025年2月28日開始,創投日報正式開啓《IPO直通車》欄目,我們將對話企業創始人、天使創投人,爲您全方位呈現IPO的臺前幕後;我們將搭乘“直通車”,深入企業、奔赴路演現場,第一時間爲您帶來最鮮活的IPO進展、最專業的解讀分析。 不管您是企業家、投資者,還是資本市場的關注者,《IPO直通車》將是您洞悉IPO市場的重要窗口,共同見證資本市場的風雲變幻 。

《科創板日報》3月3日訊(記者陳美 徐賜豪)“我用了高達100倍的槓桿才成功中籤”。 內地投資者王超(化名)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自己在第一時間就參與了打新。“近期港股打新都很火熱,而蜜雪冰城的估值比較合理”。

從2022年首次遞表深交所,到2024年前後轉戰港股,最後在年初再次遞表2025年,蜜雪冰城終於“熬出了頭”,成爲港股的“現象級”IPO。不僅在IPO前超過快手成爲“凍資王”,受到高瓴、美團龍珠、紅杉中國等頭部機構的青睞,也成爲衆多散戶打新的標的。

今日,蜜雪冰城正式登陸港交所後,開盤價262港元/股,較發行價高開29.38%。隨後蜜雪冰城也打破了港股新茶飲企業開盤破發的“魔咒”,市值一路走高。截止港股收盤爲290港元/股,市值達到1093億港元。

而隨着“雪王”的成功上市,創始人張紅超兄弟的身家也超過了893億港元。

“下沉爲王”,河南“草根”幹出全球最大的現制飲品企業

蜜雪冰城的故事,始於1997年的河南,70後的“草根”張紅超用3000元開啓“寒流刨冰”的創業之路。

經營初期,張紅超的創業之途並不順利,賣過糖葫蘆,也開過中西餐廳。儘管品類各有差異,但張紅超的生意始終圍繞着“低價”的關鍵詞,在成本控制上也較爲苛刻。

2005 年,張紅超瞄準了冰激凌品類,做出了遠低於市場主流價格的“一元”新鮮冰激凌,並一口氣開了 26 家加盟店,而85後的弟弟張紅甫也加入了蜜雪冰城。

隨後,張紅超不斷挖掘“當季”爆品,並把門店開在校園旁邊,吸引了大批學生羣體。招股書顯示,2元一支的冰淇淋(現爲3元)、3元一杯的檸檬水、6元一杯的珍珠奶茶……時至今日,這些依舊是蜜雪冰城的爆品。

蜜雪冰城之所以能維持在“下沉賽道”的“低價”運營的背後,是蜜雪冰城對供應鏈的有效管理。2012年開始,蜜雪冰城選擇建廠。蜜雪冰城目前在河南、海南、廣西、重慶、安徽擁有5個生產基地,其中核心飲品食材已實現100%自產。物流方面,截至2024年9月30日,蜜雪冰城的倉儲體系由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的27個倉庫組成。

記者瞭解到,2014年開始蜜雪冰城選擇自建物流體系,對加盟商免物流費。目前公司與國內約40家本地化配送機構合作,90%的縣級行政區能夠實現12小時觸達,97%門店能實現冷鏈物流覆蓋。

此後十年,中國的新茶飲市場開始狂奔,蜜雪冰城也上了“快車道”。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2021年-2023年,蜜雪集團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03.51億元、135.76億元和203.02億元,相應的淨利潤分別爲人民幣19.12億元、20.13億和31.87億元。

2024年前9個月,蜜雪集團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爲187億元、35億元,同比增長21.2%和42.3%。

門店數量方面,蜜雪冰城達到4.5萬家,超越星巴克,成爲全球最大的現制飲品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前,創始人張紅超、張紅甫兄弟持有大部分股權。其中,張紅超直接持股42.78%,通過員工持股平臺“青春無畏”持股0.45%;張紅甫直接持股42.78%,通過“始於足下”持股0.45%,兄弟二人合計持有3.08億股。

這意味着,28年張紅超3000元的啓動資金,如今已經轉眼變爲兩兄弟共計893億港元的身價。

頭部機構“哄搶”,蜜雪冰城打破新茶飲“破發魔咒”

公開資料顯示,上市之前蜜雪冰城僅融過一輪融資。彼時國內新茶飲市場可謂羣星閃耀,包括奈雪的茶、喜茶、茶顏悅色,而霸王茶姬、茶百道、古茗還“偏安一隅”。

高瓴投資團隊對記者回憶:2019年前後,消費市場談論最多的是消費升級、新消費等話題。但就在同一時間,拼多多的崛起給人以“下沉市場廣闊”的初印象。

在下沉市場,高瓴的投資團隊開始尋找下一個有規模、有市場、同時又讓普通人都能消費得起的品牌。

三四線城市,高瓴投資團隊以“掃街”方式搜尋投資標的,最終發現了開設了4000多家門店的蜜雪冰城。“他們聚焦下沉市場,門店裝修風格和產品外觀並不“高大上”,在資本市場並不顯眼。”

高瓴創始人合夥人李良告訴記者,蜜雪冰城“高性價比產品+規模化連鎖經營”的模式、自建生產基地和物流體系、數字化手段提升供應鏈和門店運營效率等,非常符合高瓴投資“啞鈴理論”。

實際上, 2021年時淨利潤已經達到了19.12億元的蜜雪冰城“並不差錢”,在外部機構的選擇上也十分謹慎。在張紅超兄弟眼中,這些投資機構的價值並非是單純的財務投資人。

一位不願具姓名的投資人蔘與蜜雪冰城的投資,據他透露,不少知名的消費投資機構和戰投都加入了這場“爭奪戰”。

另一位接近美團龍珠的投資人士也向記者回憶道,當時這一項目已經要進入爆發期,市場都追着投。“美團龍珠也是追了兩年纔拿到份額,團隊也十分榮幸成爲蜜雪冰城的首輪投資人。”

最終,2020年12月,蜜雪冰城選擇了來自高瓴、美團龍珠和CPE源峰的20餘億元。

從這筆融資能夠看出張紅超兄弟的“務實”。

美團龍珠背靠美團在本地生活領域的資源與渠道優勢,而CPE源峰一直在消費、連鎖行業深耕。

至於高瓴,曾經幫助百麗、滔博、名創優品、良品鋪子等企業搭建會員體系,在消費賽道的投資經歷和實戰經驗對於爆發前夜的蜜雪冰城來說至關重要。這輪融資中,高瓴作爲領投方,投資了9.33億元,持有453.5萬股,持股比例爲4.0%,是當時最大的外部股東之一。

投資之後,蜜雪冰城還主動邀請曾操盤百麗項目的李良加入公司董事會。記者也瞭解到,蜜雪冰城現任CFO張淵曾任職於高瓴。在高瓴任職期間,張淵深度參與了對蜜雪冰城的早期盡調與投資決策,在從高瓴離開後加入蜜雪冰城高層。

上述投資人告訴記者,雖然投資後蜜雪冰城發展速度很快,無論是門店數量、質量、收入、規模都快速增長。但本質上,企業發展進入到了“爆發期”,更重要的是有機會參與到這一成長過程。

此前,港股IPO的內地新茶飲企業無一例外的陷入了“破發魔咒”。

作爲散戶的王超對記者表示,“當前市場環境下,上市即破發已屢見不鮮,不僅限於茶飲板塊。正因如此,我已有一段時間未曾涉足新股申購。但蜜雪冰城此次打新盛況空前,我堅信它不會重蹈覆轍。”

王超嘴裡的“盛況空前”是指發行階段資本市場對蜜雪冰城的“追捧”。今年2月,蜜雪冰城引入了5名基石投資者,包括紅杉中國、英國投資巨頭M&G plc旗下英卓資管、博裕資本、高瓴資本和美團龍珠,共認購2億美元(約15.58億港元),認購股份佔全球發售的45.09%。

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衝對記者表示,券商在此次蜜雪冰城新股認購熱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多家券商爲投資者提供了高倍數槓桿,如富途證券提供的最高200倍融資槓桿等,這些高倍數槓桿的提供大大降低了投資門檻,使得投資者可以用較少的自有資金撬動更大規模的投資。

同時,黃立衝還指出,市場環境和政策因素也對蜜雪冰城的火爆認購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隨着港股市場對新股發行制度的不斷改革和完善以及優質新股標的的不斷涌現,投資者的投資熱情被進一步激發。而蜜雪冰城作爲一傢俱有強勁增長潛力和良好發展前景的優質企業,自然成爲了投資者爭相追捧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