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藏一級致癌物 1餐1碗恐超標 3煮法降罹癌風險

最新研究指出,隨着碳排放上升、地球氣溫升高,稻米中的砷含量也會上升;醫師表示,稻米中的砷以無機砷爲主,是一級致癌物。(圖:shutterstock/達志)

米飯是民衆賴以維生的主食,科學家近日公佈一項研究指出,隨着碳排放上升、地球氣溫升高,稻米中的砷含量也會上升。中醫師黃獻銘表示,稻米中的砷以無機砷爲主,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第一級致癌物,一餐一碗飯可能就超標。他分享3種煮法,可以減少米飯中的砷含量,其中「預蒸再煮法」能減少73%無機砷,將米洗淨後,先用蒸氣或滾水預煮5至10分鐘,把水倒掉後,再重新加水煮熟即可。

根據《BBC》報導,研究團隊在大陸4個地點,於實驗條件下栽種了28種不同品種的稻米,並觀察長達10年,結果發現,隨着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及氣溫上升,稻米中的砷含量也會增加。

黃獻銘日前在臉書發文表示,砷可分爲無機砷和有機砷,無機砷有致癌風險,是大家最關注的;有機砷主要來自海鮮,毒性低,一般不會累積體內。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無機砷是第一級致癌物,會提高皮膚癌、肺癌、膀胱癌、心臟病、糖尿病風險,也可能造成胎兒或嬰兒死亡率上升、出生體重低、神經發育遲緩等。

黃獻銘表示,據美國環保署建議的砷攝取量,60公斤成人每天攝取上限爲7.8微克無機砷,若每克白米含砷量爲0.1微克,等於每天只能吃78克幹米(約2.5碗飯);糙米砷含量比白米更高,食用1碗就達到上限。

黃獻銘分享3種烹煮方式,可以減少米飯中的砷含量,其中「預蒸再煮法」能減少73%無機砷,將米洗淨後,先用蒸氣或滾水預煮5~10分鐘,倒掉水後再重新加水煮熟即可,效果最好又方便,且口感佳。

再來是「傳統南亞瀝水煮法」,先反覆洗米至水清澈,用米、水比例1:6煮熟,煮好後把米湯瀝掉,可以減少57%的砷。最後一種方法「洗3次、多水煮再瀝湯」,將米清洗3次,用大量水煮,煮熟後瀝掉多餘米湯,可降低83%的致癌風險暴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