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俄權力遊戲/習普頻會面 破美「聯俄製中」
俄羅斯總統普亭(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5月初在莫斯科會談並簽署聯合聲明。(新華社)
中國大陸與俄羅斯關係,被雙方官方宣稱當前是「歷史最好時期」,這與領導人間的因素息息相關。習近平上任後,於2013年3月迄今已11度訪問俄羅斯或赴俄出席活動;俄羅斯總統普亭則自2000年7月開始,已多達22度訪問大陸或赴陸出席活動。目前雙方還建立了「總理定期會晤」及能源、投資、人文、經貿、地方、戰略安全、執法安全等「領域完備」的合作機制。
習普走更近 川普撬牆角難見效
此次習近平在與普亭會談時表示,「新時代的中俄關系更加從容自信、穩定堅韌」,普亭則說雙方關係「不受一時一事影響」。會後面對記者時,習近平強調雙方要「做百鍊成鋼的真朋友」,面對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雙方要「風雨同渡、關山共越」,全面提升中俄關系的「高度、維度、韌度」。訪問期間雙方除發表「聯合聲明」,還簽署20多份合作文件,涉及「全球戰略穩定」等多個領域。
習普的表態,是各自對雙邊關係的最新定位,形同破除「美國聯俄製中」的戰略想像,但果真如此?雙邊關係真能不受第三方影響?
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分析,這次大陸與俄羅斯簽署系列文件,尤其針對二戰勝利80週年的聲明,就有大篇幅突出歷史問題,其意義是兩國要捍衛自身在二戰的角色和正當性。以此往前延伸,二戰結束後最重要的國際現狀秩序的基礎便是聯合國體系,所以雙方也強調聯合國體系的權威性及國際法秩序。就此看,川普企圖透過推動俄烏和談來撬動「美中俄大三角」,但又企圖在歷史問題與歐洲、烏克蘭一同矮化俄國,以致成效並不顯著。
歷史當紐帶 中俄強化地緣合作
此次習近平訪俄,首要重點是歷史,張登及分析,因爲兩國分別是歐洲和亞洲兩大戰場主要國家,強調歷史不容竄改,批評軍國主義、靖國神社、歐洲的新納粹等,暗示美國、東歐和包括臺灣在內都有對歷史「偷換概念」和修正主義的嫌疑,中俄要抵制。
張登及特別指出,聲明反對「雙遏制」,但又沒有說雙方要聯合起來對付美國,仍表示不針對第三國,只是加了一句「不受制第三國」,這是要雙方相互支持對方,抵制其他國家破壞兩國互信的圖謀,意思就是「挑撥跟雙遏制,對中俄是沒有用的」。此外雙方提到反對「個別國家」、「個別核武國家」有10次,「及其盟友」有5次,也特別點出「新殖民主義」,雖沒有指名道姓,其實正是劍指美國。
至於如何加強關係,張登及認爲,聯合聲明中,「歐亞」、「亞歐」詞語加起來出現15次,也提及「歐亞大陸安全架構倡議」,並且使得俄國提出的「歐亞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大陸的「一帶一路」對接。張登及提到,可看得到亞歐合作以中俄爲中心,以上合跟金磚爲「抓手」(切入點),其他國際區域平臺如APEC、G20作爲其延伸,用以穩固中俄合作以及抵制美國的雙遏制,呈現「亞歐地緣戰略合作的雛形」。
陸打經濟牌 親俄同時穩住歐洲
習近平此訪也在有些議題上讓步。張登及解讀,韓半島問題,聲明的表態比較偏向俄國,已不提「無核化」了,俄國在韓半島的問題恐怕取得了主導權,大陸在這些較小的問題上有所讓步。對於雙方也強調的「安全不可分割」,這有點偏袒俄國侵烏,即指責北約東擴是犧牲他國安全爲代價,這種安全並不是安全。
而就習訪俄會讓北京改善中歐關係出現陰影的說法,張登及認爲,這就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對於大陸來說,現在穩住中俄戰略協作、抓住「三個80週年」,仍是戰略的優先方向。歐洲的部分,中歐的解凍已比這場活動要稍早些就開始了,且中歐雙方的互訪行程,包括歐盟領導人和法國總統訪問大陸也都排定了,中歐汽車、白蘭地的貿易糾紛也已有些進展。整體來看,大陸可能企圖用經濟方面來穩住歐洲,至於在俄羅斯方面,則用莫斯科非常在意的歷史問題綁定。
反擊川普 陸外交合縱連橫 製表/廖士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