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製晶片末日?英特爾:若無客戶 考慮取消14A開發

英特爾(Intel)廿四日表示,最新的十八A(一點八奈米)先進製程進展順利,但下一代的十四A(一點四奈米)製程將根據已確認的客戶承諾打造,首次警告若找不到外部大客戶,將考慮取消十四A與後續先進晶片製程的開發。專家解讀這可能象徵美國製造晶片的「末日」來臨,勢將更仰賴臺積電。

英特爾執行長陳立武表示,十八A製程正邁向下半年量產,這是「首要之務」,進入量產後有助吸引外部的晶圓代工客戶,「給美國政府等重要的英特爾十八A製程客戶交代」。

他也說,將根據已證實的客戶承諾,投資下一代的十四A製程,暗示除非吸引外部客戶興趣,否則不會投資。他指出,十八A製程的問題之一就是少了和外部客戶的緊密合作,而十四A製程的前景會優於十八A,正是讓潛在客戶參與十四A製程的開發,並提出回饋意見。

Wedbush證券分析師布萊森指出,若找不到人投資就要放棄十四A製程,這個想法是個大問題。晶片業分析機構Semianalysis也說,「英特爾這家孕育摩爾定律的公司,正首度評估能否維持領先優勢」,「那麼,我們可能永遠要討論臺積電的壟斷,以及美國製造半導體永遠死去」。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認爲,不必過度悲觀解讀,這應是英特爾將本求利,更加務實面對擴展晶圓代工業務的計劃,不能只顧着埋頭開發技術。

就在英特爾考慮取消十四A與後續先進晶片製程開發的同時,日媒則報導,臺積電可能將日本熊本二廠的投產時間延至二○二九年上半年,比原規畫延遲一年半。

臺積電供應鏈業者則透露,熊本二廠原先規畫切入七/六奈米先進製程,然而,需要先進製程的日本客戶並不多,雖然日本政策大力提倡人工智慧(AI)自主計劃,但受到來自中國大陸強大的內卷競爭,不僅車用晶片市況不佳,AI晶片推進速度也嚴重落後,纔是臺積電熊本二廠決定推遲至二○二九年上半年的主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