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憂:川普瞎折騰 讓中國貿易影響力大大加強

美國學者憂:川普瞎折騰,讓中國貿易影響力大大加強。(圖:shutterstock/達志)

據觀察者網報導,在美國總統川普發起貿易戰,對全世界高舉關稅大棒之際,當地時間7月18日,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弗倫奇在美國《外交政策》雜誌刊文表示,隨着「川普2.0」的到來,「美國再也無法抵禦來自中國的競爭」。

文章提到,過去20年間,一種獨特的彩色編碼地圖已成爲經濟新聞報導中的常見元素。這類地圖旨在展示世界各國的主要貿易伙伴。起初變化緩慢,後來則迎來劇變,地圖上逐漸被一種新的顏色(通常是紅色)填滿,因爲中國超越美國,成爲了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的最大雙邊貿易伙伴。

憑藉強大的製造業實力,中國成爲全球主導性的貿易超級大國,此時西方和亞洲的領導人都在思考:中國能在多大程度上、以多快的速度將其近年來的商業影響力轉化爲地緣政治優勢?事實證明,這一進程比許多人預期的要「緩慢且有限」。幾十年前殖民統治仍廣泛存在時形成的格局,終究難以撼動。

美國從未像歐洲國家那樣成爲殖民強權國家,但在二戰後的大部分時間裡,它都是無可匹敵的經濟巨頭。在一個深受英語影響的世界裡,美國還是一個英語國家,後來更成爲國際社會規則的主要制定者和執行者。此外,美國還構建了一套以「美德與價值觀」爲核心的話語,這套話語似乎比其常常未能兌現的理想更能引起各國民衆的共鳴。

文章指出,即便在中國開始積累越來越多的貿易順差後,這些特質仍幫助美國抵禦了來自中國的競爭。然而如今,美國不僅讓這些優勢逐漸削弱,更糟的是,甚至主動將其棄之不顧。

過去幾周,美國總統川普及其政府忙於瘋狂貶低這些傳統優勢來源。他們釋放的信號表明,美國現在推崇一個強權即公理、強者可以肆意對弱者施加意志的世界。

川普政府對長期對手的態度明確表明了這一點,以伊朗爲例:在暗示會通過外交途徑解決伊朗核問題後不久,美國便與以色列聯手對伊朗發動了攻擊。然而更引人注目的是,美國將這種「要麼聽我的,要麼滾蛋」的粗暴手段用在了友好國家身上,包括其核心盟友。這一點在貿易領域體現得尤爲明顯。

文章批評稱,川普在第二任期初期曾吹噓,他能迅速與衆多國家達成新的貿易協定,誇口他能在「90天內達成90項協議」。但這些承諾大多落空,其政府僅宣佈與四個國家(英國、中國、印尼、越南)達成協議,且要麼是框架性協議,要麼是幾乎未公開細節的協議。

在鮮有國家主動涌向美國尋求快速達成協議後,川普轉向了更爲粗暴的手段。上週,他向20多國的領導人發出關稅信函,單方面宣佈了維持與美國商業關係的新條款。

這些信函的措辭驚人地一致:設定了過高的新關稅稅率,強調各國能向美國出售商品本身就是一種「特權」,還宣稱美國長期以來一直被「佔便宜」。每封信的末尾,都簽着川普那誇張得近乎狂妄的簽名。

其中,川普寫給韓國總統李在明關稅信函尤爲引起了弗倫奇的注意。「如果出於任何原因,你決定提高關稅,那麼無論你選擇提高多少,我們都會在現有25%關稅基礎上再加徵同樣的比例。」川普在信中寫道。

「讓我覺得最反常的,並非川普粗俗專橫的語氣,也不是這位美國總統的官方信函中缺乏應有的涵養,這些都算不上新鮮事。真正反常的是,這封信的內容與美韓貿易關係的現實完全脫節」。弗倫奇寫道。韓國早已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對美國商品徵收的關稅幾乎爲零。

文章表示,在這個中國主導國際貿易的世界裡,這種隨意的專斷作風關乎美國的未來。如果川普能如此輕率地欺凌韓國、日本等條約盟友,或是其他與美國有着傳統密切關係、甚至在安全上依賴美國的國家,那麼我們不妨開始倒計時:多久之後,這些國家會淡化與美國的關係,轉而建立新的經濟夥伴關係和安全網路?

答案尚不確定,但這一切都不利於美國在全球的長期地位。最終,美國的盟友們會爲了自身的繁榮與自保而改變策略。如果連長期盟友都開始從根本上重新評估與美國合作的益處,那麼那些與美國聯繫不那麼緊密的國家,還會遠嗎?

川普此舉的一些早期影響已開始顯現,首先是在歐洲。過去幾周,英國和法國宣佈,若遭遇外國攻擊,兩國將協調核武器庫;英國和德國也大幅升級了防務關係。這些國家的領導人雖未提及美國的反覆無常和單邊主義是此舉的原因,但很難想象他們沒有考慮到華盛頓的所作所爲。

事實上,川普政府幾個月前就預見到了這類變化,當時它曾表示,若加拿大和歐盟在政治和經濟上進一步走近,將被視爲對美國懷有敵意。

然而,即便預見到這些關係的變化,美國仍在採取進一步措施,這些措施可能會嚴重疏遠盟友,並玷污美國長期以來作爲「普世價值捍衛者」的吸引力。單方面將關稅提高到20世紀初以來的最高水平,或許只是踏上滑坡的第一步。

文章指出,迄今爲止,對美國在東亞的影響力至關重要的日韓,在應對川普政府這種反覆無常的「帝國式」作風方面,比歐洲國家更爲遲緩。但如果川普繼續沿着這條路走下去,那麼與美國的政策和行爲相比,中國的政策和行爲將逐漸不再那麼令人擔憂。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在未來的某個時刻,華盛頓將爲中國實現其單靠貿易優勢無法實現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