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民眾盼與大陸對話 但賴總統不會讓步
賴清德總統日前出席「韌性臺灣.民主永續」國際論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岸對話凍結多年,本報民調顯示,多數國內民衆表達溝通的願望。專家學者指出,民衆無疑希望兩岸情勢降溫,維持溝通管道,有助於避免擦槍走火;不過,對於賴政府能否修復兩岸關係抱持悲觀。
面對本報民調顯示多數民衆支持兩岸溝通,連民進黨支持者也認爲兩岸需要維持溝通管道,賓州大學Perry World House高級專案經理善學說,結果並不讓人意外。善學表示,不論是兩岸共同打擊犯罪,還是在有意外爆發時提出警告或傳遞訊息降溫情勢,這都是民衆所關心的,不分黨派。
智庫「全球檯灣研究中心」研究員桑多表示,國民黨支持者對溝通的渴望在預料之中,但民調結果顯示,民進黨支持者終究希望在理想的狀態之下,能夠既保持臺灣主權,又減緩臺海之間的緊張情勢。
只不過,兩岸對話關門,賴政府能否扭轉現況,桑多持悲觀的態度,指賴清德總統顯然不願意爲了改進兩岸關係而做出任何讓步,包括支持兩岸之間有更大程度的經濟整合。
善學則認爲,賴政府可以持續嘗試對話,但是北京沒有溝通的意願。
有涉外人士表示,北京方面現階段對賴清德仍缺乏互信基礎,也對賴清德上臺後在兩岸政策上的強硬態度感到不滿,更難爲中斷的對話解封。
至於美中臺關係,涉外人士指出,十月底的川習會讓美中臺關係暫時進入懸而未決,無論是臺美貿易談判,還是軍售進度等,大家都等着看川習會的結果走向,也擔心美國總統川普有可能在臺灣議題上被中方要求表態。
美國國防大學國家戰略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吳志遠日前纔在「外交事務」期刊撰文,稱臺海最有可能發生戰爭的原因是意外和誤判導致情況失控,指兩岸的軍事部署、政治動態等,讓臺海形成壓力鍋,一旦擦槍走火,沒有調節的對話管道,就有可能從小型衝突升級成大規模的戰爭。
我國陸委會主委邱垂正日前在美國華府指出,兩岸的官方交流中斷,臺灣還是透過既有的溝通聯繫機制,但也坦言,現行溝通管道對於兩岸達到實質溝通、避免誤解誤判,還是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