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5對策應對高關稅 學者:加大美國投資有效但要守住底線

針對美國將對臺灣課徵32%關稅,賴清德總統提出5項對策,學者認爲,臺灣加大美國投資一定有效果。(本報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將對臺灣課徵32%關稅,賴清德總統提出5項對策,學者認爲,臺灣基本上沒有什麼談判籌碼,賴總統提出策略主要是要平衡跟美國貿易逆差做起,希望美國也許能放軟或降低對臺灣對等關稅,臺灣加大美國投資一定有效果,至於有多少效果要看是否符合美國目標,提醒政府要守住底線,不要讓美國予取予求。

針對美國將對臺灣課徵32%關稅,賴清德總統昨天以影片提出5項策略,一,透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第二,提出產業支持計劃,針對國內受衝擊影響的產業,尤其是傳統產業及中小微型企業,給予及時且必要的支持與協助,行政院卓榮泰院長已經於前日率領團隊公佈九大面向,20項措施;第三,提出中長期經濟發展計劃;第四,臺灣加1;亦即臺灣加美國的新佈局;第五,開啓產業傾聽之旅。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系名譽教授陳厚銘表示,理論上臺灣沒有什麼談判籌碼,因爲美中貿易戰當中,假如臺灣採取和中,不是親中,現在還可以在美中兩強間有得選擇,現在全部都靠在美國,基本上沒有什麼選擇,只能放下身段去談。

陳厚銘認爲,美國主要訴求在於平衡貿易赤字,並協助在美國本土建立先進晶圓製造廠與完整的半導體供應鏈。臺灣若要減緩美國開徵對等關稅壓力,分項立即調整,例如降低美國汽車、保健食品的關稅可立即施行。

同時,擴大對美投資,府可協助整合「臺灣投資美國隊」,但需設定「底線」與「時間表」,避免臺積電大規模投資導致技術外流或被併購,並確保在美國擴產時仍保有經營主導權。美方要求的投資金額,可能高達3000億美元(包括半導體供應鏈),若不設定底線,恐將危及臺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戰略地位。此外,匯率問題也須謹慎因應。

陳厚銘說,對受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較大的傳統產業和中小微型企業,政府應給予即時且必要的補助與協助,協助其轉型或拓展市場。這屬於「及時雨」性質的短期措施,必須立刻着手。

爲確保臺灣在全球科技版圖上的戰略地位,陳厚銘建議,政府應儘速成立具戰略投資功能的主權基金,以半導體產業爲核心,擴大投資其他本土關鍵科技企業,強化產業聚落效應。此外,該基金也應積極參與國際創新企業的投資佈局,確保臺灣在全球科技領域具有主動權與話語權。新加坡淡馬錫控股與挪威全球養老基金的成功案例,提供了清晰的運作範例,藉由政府資金和市場力量的結合,長期維護國家科技競爭力,同時創造穩健的國家財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