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烏籤礦產協議 聯合開採投入重建

川普與澤倫斯基4月26日在教宗方濟各喪禮前的促膝密談,被視爲協議達陣的關鍵。(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美國與烏克蘭4月30日簽署被普遍定位爲礦產協議的「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同意成立「美烏重建投資基金」,聯合開採烏國天然資源、挹注戰後重建;雙方歷經數週談判,終於化解分歧,也可望使烏國獲得長期外交支持。

取消償還軍援 強調平等互利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這項協議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與烏克蘭第一副總理暨經濟部長思維裡登科,在華府簽署。根據協議,美烏將聯合投資烏國礦產、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並在烏方保有資源控制權的前提下,允許其中半數收益投入「美烏重建投資基金」,用於戰後重建。

此外,協議刪除美方要求烏國償還拜登政府時期軍援經費的措辭,並允許烏國未來可循協商途徑修正協議內容,藉此符合烏國憲法,也確保未來烏國加入歐盟的核心權利。

儘管協議未列入美方提供安全保障的明確承諾,但明確將烏俄戰爭定調爲「俄國對烏國發動的全面入侵」,因此,烏國總理什米加爾盛讚協議「良好、平等、互利」。《華盛頓郵報》報導,文本清楚確認兩國「長期戰略聯盟」,以及美國對烏「安全繁榮支持」等文句,振奮烏國軍民。

維護烏國主權 向俄傳達訊息

貝森特表示,儘管美烏談判過程面臨許多分歧,但最終達成協議,不僅深具歷史意義,更足以向俄國傳達明確訊息,展現川普政府對烏國「安全、繁榮、重建與實踐長期和平進程」的具體支持。

美國總統川普稍後發表談話,重申美國援烏貢獻,也肯定美烏協議能有效「保障」美國的軍援與投資成效,爲維護烏國主權安全做出貢獻,且「有可能」限縮俄國侵略野心、加速推動停火談判。

過去數週,雙方談判歷經各種戲劇性發展,包括川普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白宮的爭論風波,如今雙方達成協議,且美國立場不再偏向俄羅斯,分析認爲,川普與澤倫斯基4月26日在教宗方濟各喪禮前,15分鐘的促膝密談是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