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多少步不傷膝?“最佳步數”出爐!
走路,作爲一種簡單易行且性價比極高的鍛鍊方式,成爲很多人的首選。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每天適量增加走路步數不僅能促進健康,還能延長壽命!
然而,有不少人擔心:多走路真的不會傷膝蓋嗎?究竟走多少步,既能有效鍛鍊身體,又能避免損傷膝關節呢?
01
每天走這個步數,有利於保護膝關節
2025年2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研究團隊發佈了一項研究,探討了“每天走路步數與膝關節骨關節炎”之間的關聯,並發現了最有利於預防膝關節疾病的步行量。
研究顯示,每天大約走8000步,對於預防膝關節疾病最爲理想。這種強度和數量的步行不僅可以增強肌肉力量、改善關節穩定性,還能有效減輕關節負擔。然而,當步數超過8000步時,對關節的益處將不會再增加。
江蘇省中醫院骨傷科主任醫師孫魯寧也介紹,走路的步數不是越多越好,要因人而異,適度的運動量纔是最好的。
對於平時幾乎不運動的人,走路過多很容易導致膝蓋受傷和膝蓋疼痛。
一些肥胖的人由於體重過重,如果走得太多,關節更容易磨損,可能引起膝關節疼痛。
02
每天走8000步有很多好處
除了要考慮膝關節,還有研究顯示,每天走8000步還有很多好處——
■ 每天走8000步,降低死亡風險獲益大
2022年《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不同年齡人羣的最佳行走步數,降低死亡風險獲益最大——
18—60歲最佳步數:8000—10000步;
60歲以上最佳步數:6000—8000步。
■ 每天走8000步,降低高血壓效果理想
2021年發表在《臨牀高血壓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快走堅持3個月後,大部分人的血壓下降了2—3毫米汞柱左右。對於高血壓患者,每天快走4000—8000步對於降低高血壓可達到理想效果。
■ 每天走8000步,降低6種慢性病風險
2022年《自然·醫學》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走8000多步,可以降低6種慢性病發生風險,包括: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肥胖症、2型糖尿病、高血壓、胃食管反流病、重度抑鬱症。
03
什麼時間走路
對健康益處最大?
走路鍛鍊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如果想要拿出固定時間鍛鍊,更推薦每天下午6點以後鍛鍊。
2024年《肥胖》期刊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一天中最佳運動時間是每天下午6點以後,此時進行運動最有利於降低血糖。
同時,每天下午6點以後運動對健康益處最大,可以把心血管疾病、微血管疾病、全因死亡風險降到最低。
建議走路鍛鍊前進行熱身,鍛鍊時需要擺臂。此外,選擇適宜的鞋,避免受傷。
04
哪種走路方式
不適合老年人?
要特別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健康”走路方式都適合自己。尤其是對於老年人,需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來進行。
走鵝卵石路不適合糖尿病、跟痛症和扁平足患者
有些中老年人喜歡走石子路,散步走一走、飯後踩一踩,認爲有益於身體健康。儘管有研究表明,走石子路有助於增強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的調節功能,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這項運動。
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對於冷、熱、壓力的感覺不大明顯。當走石子路時,如果腳不小心被刮傷,就會造成皮膚破損,從而容易導致腳部感染。
跟痛症患者也不適合走石子路。腳底疼痛多數是由腳底跖腱膜炎造成,而跖腱膜炎常由對足部有額外應力的活動引起。如果這種情況下還堅持走石子路,只會加重病情。
此外,扁平足患者如果在石子路上行走,很容易造成足部組織損傷。
倒着走,弊大於利
很多老年人認爲“倒走1步可以超過正走10步”。倒着走或倒着跑的確能刺激到不經常活動的肌肉,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平衡力,但並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適合“倒着走”。
倒着走容易摔倒,而摔倒對於老年人來說尤其危險。嚴重者引起骨折,甚至導致更爲嚴重的損傷。
對於膝關節有炎症患者,如果經常倒着走,有可能會加重膝關節不適。因爲在倒着向後邁步時,爲了保持身體平衡,膝關節常常不自主地伸直支撐,對膝關節產生較大的衝擊。因此,如果老年人本身就有膝關節疼痛或炎症,最好不要嘗試倒着走。
來源:央視新聞
責編:秦楚越
編審:裴晶瑩
監審:董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