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喝水3000毫升」出現驚人變化 營養師:胃口小、體重降
▲營養師分享「每天喝3000毫升的水」,撐過一週會發現代謝變快了。(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網搜小組/劉維榛報導
最近一名營養師指出,連續喝3000毫升水一週後,代謝變快、水腫消、體重下降,但也有上班族抱怨頻尿太煩,甚至有人喝過頭導致腎炎。專家劉博仁提醒,喝水要少量多次、掌握時機,睡前2至3小時應減少攝取,避免頻尿影響睡眠。每天需水量以「體重×30毫升」計算,喝對時間才能護腎又助代謝。
一名營養師在Threads分享,如果每天養成喝3000毫升開水的習慣,前三天會頻繁跑廁所,是身體在調整體液平衡,堅持一週後,會發現代謝慢慢穩定、排尿沒那麼多次,身體水分利用更有效率。
營養師稱,如果再堅持喝3000毫升的水到1個月,「你會發現胃口變小、水腫沒了、代謝變快,體重也慢慢下降,減肥變得更加順利!」
文章一出,底下網友則是看法兩極化,「你是第一個讓我好像有動力喝水的人」、「喝水有感+1」、「每天都喝3000毫升以上,食量真的變小了,但還是一直跑廁所...煩」、「上班沒辦法一直喝水跑廁所」、「上班不能一直上廁所的人,千萬不要輕易嘗試,我就是喝水太多,憋尿憋到腎盂腎炎...直接住院去」。
事實上,「黃金喝水法則」是少量且多次,還得掌握時機!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分享,一名女士很養生,每天灌下將近3000毫升的水,雖然喝很多,但因時機不對(常常睡前還喝一大杯),結果晚上頻尿、睡眠品質差,白天精神也不佳。經醫師提醒,當事人睡前2–3小時要減少喝水,改變習慣後,夜間頻尿大幅改善。
不僅如此,劉博仁也遇過一位男士在工地工作流汗多,卻平常不太喝水,某次大量流汗後沒有即時補水,嚴重脫水,引發腦梗塞中風。劉博仁解釋,流汗代表水和電解質都會流失,如果沒有即時補充,會讓血液濃稠、增加腦血管意外風險。
對此,劉博仁分享幾個喝水注意事項,早起先喝一杯溫水、餐前半小時喝一杯、兩餐之間慢慢補水、運動或流汗工作時補水,以及睡前喝水要拿捏。劉博仁強調,喝水不是小事,它跟腎臟、心臟、腦血管健康息息相關,每人每天需要的水量=體重×30毫升(以60公斤的人爲例→一天喝約18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