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顆蛋會得糖尿病?不同地區有差異 醫揭原因

雞蛋是常見的蛋白質來源,但有說法稱「每天吃蛋會增加糖尿病風險」,是否正確?(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雞蛋是常見的蛋白質來源,但有說法稱「每天吃蛋會增加糖尿病風險」,是否正確?對此,復健科醫師王思恆引述研究指出,不同地區食用雞蛋對糖尿病風險的影響有所不同。其中在美國,每天多吃1顆蛋會增加14%糖尿病風險,推測原因與其飲食搭配有關,都習慣與高熱量食物一起吃。因此,應關注搭配雞蛋的食物,而非只限制雞蛋攝取。

醫師王思恆在個人粉專發文表示,根據研究顯示,每天攝取1顆雞蛋並不會增加糖尿病風險,但不同地區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在美國,每天多吃1顆蛋增加14%糖尿病風險;而歐洲則無明顯相關,亞洲甚至呈現負相關(未達顯著)。

至於爲何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結果?王思恆進一步解釋,愛吃蛋的美國人比較容易得到糖尿病,可能在於其食用雞蛋都是配着培根、鬆餅、可樂一起吃,反映出高熱量的精緻飲食型態。而亞洲國家吃蛋則是搭配蔬菜及其他日常食物,如蚵仔煎、番茄炒蛋、茶碗蒸、蛋包飯,相對起來是正常飲食的一部份。

由此可見,王思恆提醒,整體飲食模式比單一食物更關鍵。與其只關注雞蛋攝取,更應注意搭配的食物,並控制總熱量,纔是影響健康的關鍵因素。

另外,很多人會擔心每天吃蛋會造成膽固醇上升。減重醫師蕭捷健曾表示,體內膽固醇大部分是由肝臟自行合成,而非來自所吃的食物。人體自身合成的膽固醇佔總膽固醇的70~80%,飲食攝取的膽固醇則只佔20~30%。

蕭捷健接着提到,就算不吃任何蛋或其它含膽固醇的食物,身體還是會製造膽固醇來維持正常運作。而膽固醇的原料,主要是「乙醯輔酶A」,此物質是體內新陳代謝的關鍵,它是由「過剩」的碳水化合物、脂肪酸或蛋白質轉化而來。因此,吃太多,對於膽固醇的貢獻是8成,而吃太多蛋或海鮮紅肉,對於膽固醇的貢獻僅2成。

因此,蕭捷健表示,對大部分人來說,每天吃3顆蛋是沒問題的。雞蛋裡不只有膽固醇,還有豐富的卵磷脂、不飽和脂肪酸和其它營養素,這些都是幫助調節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好幫手。但他也提醒,每個人對蛋的反應可能不同,特定基因者可能對飲食中的膽固醇更敏感。若想確保吃蛋不會影響健康,可以定期檢查血脂,瞭解自身狀況,並控制總熱量攝取,纔是降低膽固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