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商務部長證實:正尋求入股英特爾,將以芯片法案補貼換取股份

財聯社8月20日訊(編輯 牛佔林)當地時間週二,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證實,美國聯邦政府正與英特爾磋商,計劃以《芯片與科學法案》相關補貼換取該公司的股份。

盧特尼克表示:“我們應該爲投入的資金獲取股份。我們會交付這筆在拜登政府時期就已經承諾的資金,而作爲回報,我們將獲得股權。”

若交易成行,這將開創罕見先例:美國政府動用納稅人資金,直接持有一傢俬營科技企業的股權。

英特爾股價週二早盤上漲逾7%,延續了近期的反彈勢頭。因該公司此前宣佈,日本軟銀集團將對英特爾投資20億美元,持股約2%,這使軟銀成爲英特爾第五大股東。

據週一報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討論收購英特爾約10%的股份,這筆交易可能使美國政府成爲該芯片製造商的最大股東。

盧特尼克強調,即便政府入股,也不會獲得投票權或董事會席位。“這不是治理權問題,我們只是把拜登政府時期的贈款轉化爲特朗普政府時代的股權,爲美國人民獲取回報,但這是無投票權的。”

必須拿股份換補貼

值得注意的是,盧特尼克還暗示,特朗普政府可能會對其他《芯片法案》受益企業採取類似做法。

根據該法案,英特爾此前獲批約79億美元補貼,臺積電則獲得66億美元,均用於在亞利桑那州擴產。

盧特尼克指責道:“拜登政府當時基本上就是無償送錢給英特爾、臺積電,給這些公司白送資金。而特朗普的邏輯是,想拿錢?可以,拿股份來換。我們爲什麼要給一家價值1000億美元的公司這麼多錢?”

此外,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當天表示,這類交易的出發點並非是爲了從英特爾身上賺錢,而是爲了扶持一家美國科技公司。

當被問及入股英特爾是否意味着會說服美國公司從這家科技巨頭那裡購買芯片時,貝森特迴應稱,對英特爾的任何投資都是爲了“幫助穩定公司在美國的芯片生產。”

特朗普此前多次呼籲擴大美國本土製造,減少對三星和臺積電等海外芯片廠商的依賴。

在近幾年的人工智能熱潮中,英特爾一直未能有效受益。該公司在建立代工業務上投入巨大,但迄今尚未爭取到重要客戶。今年3月份,英特爾董事會任命陳立武爲新任首席執行官。上週,陳立武在白宮會見了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