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跑路”註銷公司 股東清算未通知消費者被判連帶清償20萬餘元

徐女士經常去某美容院進行消費。自2015年開始,她陸續往會員卡內預存多達20餘萬元的美容服務費。

2023年3月,徐女士想要再次消費時卻發現美容院早已“人去樓空”,便馬上前往行政機關查詢企業檔案,這才得知公司已經清算完畢並予以註銷,清算組由股東黃某、黃某某組成。

之後,徐女士以兩股東明知公司尚有債務未清償完畢,卻故意註銷公司爲由向越秀法院起訴,要求被告黃某、黃某某對美容院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爲,黃某、黃某某作爲美容院公司的股東及清算組組成人員,在明知徐女士尚有美容項目沒有消費完畢的情況下,未按照法律規定履行通知債權人義務,導致消費者未及時申報債權而未獲清償,股東作爲清算組成員對因此造成的損失依法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因此最終判決兩股東向徐女士返還款項20萬餘元。

法官說法:美容、健身、培訓課程等行業,往往是預付款消費“大戶”,也有不少消費者遭遇過門店突然關閉、不知如何維權的困境。在此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預付款消費過程中,要儘量保留好合同、充值支付憑證及相關消費記錄,在面對公司註銷或失聯的情況時,可以向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查詢企業檔案,瞭解股東構成及企業清算情況,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經營者們在面臨清算、企業關閉的情況下,也應誠實守信,切實負擔起應有責任,善始善終。

採寫:新快報記者 高京 毛毛雨 通訊員 謝淑敏 李萬菁 樑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