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罰單優先、拖吊爲輔 減少衝突

拖吊制度並非臺灣獨有,有國家以「罰單優先、拖吊爲輔」來避免當場衝突,但在拖吊車輛執行力度上各自有別。(柯毓庭攝)

拖吊制度並非臺灣獨有,其他國家不少城市採「罰單優先、拖吊爲輔」以避免當場衝突。消基會交通委員會召集人李克聰說,臺灣道路面積有限、車種多元,違停更容易影響交通安全,因此拖吊車輛方案在臺灣顯得特別需要,但仍應以討論城市道路規畫爲根本解決之道。

同樣地狹人稠的美國紐約州、日本東京和新加坡,幾乎均以開罰爲主,除非影響交通安全如停在消防栓、紅線區、公車專用道等地纔會被立即拖吊;若欠繳罰單或違停累犯都會影響駕駛人積點,紐約警方更會將車輛上鎖直到違停者繳清罰金,且罰金比臺灣高許多。

新北市交通大隊行政組長黃國龍認爲,拖吊問題牽涉廣泛,光是臺灣各縣市即因拖吊處理量能不能,做法就有差異,例如臺北市交通量大,拖吊業務委外處理,鄉下可能就不需要這麼多拖吊車及司機,何種模式在臺灣可行仍須廣泛討論。

新北市交通局停車營運科長許芫綺指出,停車管理是一門社會科學,國外可能沒有交通需立即排除問題,臺灣地小人稠,每個縣市都有不同做法,很難把國外模式直接套用在臺灣推行。

李克聰指出,臺灣因汽機車持有率較高、某些區域停車位供給非常有限,纔會產生違停現象,違停原因包括長時間、臨時停車需求不足,臺灣通常也無臨停車位規畫,還畫設許多紅線,都需要檢討。

李克聰也提到,除持有車輛率高之外,臺灣道路面積有限,車種又多元,混合車流嚴重,違停很容易影響交通安全,拖吊方案在臺灣特別重要,廣播通知移車做法雖可減少民怨,但政府仍要設法加強室外停車位供給,或紅線改爲黃線,以城市規畫舒緩停車需求才是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