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職場年輕人重新定義國際旅行
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旅行與旅遊世界》8月4日文章,原題:週末短途遊興起,年輕職場人如何通過高效、隨性且文化沉浸的跨國短途遊重新定義國際旅行 在中國一些城市,年輕職場人尤其是二三十歲的羣體出現一種明顯轉變:開始熱衷於頻繁的、快節奏的週末出國旅行。他們放棄傳統長假,轉而選擇緊湊的跨國短途遊,通常週五晚上出發,週一早上返回,工作、旅行兩不誤。
從上海到北京,再到曼谷、東京、吉隆坡甚至火奴魯魯,週末短途遊已演變成(中國民衆)的一種出行方式,主要推動力是廉價機票、寬鬆的簽證及對短暫逃離日常壓力的渴望。中國周邊一些國家正在爭奪這些短途旅行者。只需幾小時飛行即可到達的泰國、日本和馬來西亞等,成爲這些現代旅行者週末度假的熱門目的地。一個代表案例:一名上海科技工作者利用上海比夏威夷早18小時的時差,在夏威夷時間週五早上抵達,觀看鑽石山日出、參觀珍珠港、沿威基基海灘漫步……週一凌晨回到上海開始新一週工作。
儘管此類旅行時間短,卻內容豐富、目的明確。週末旅行趨勢正給全球旅遊生態系統帶來切實變化:航班時刻表趨向高頻、短途航線,以迎合需求。酒店和住宿服務正調整,提供快速入住/退房、靈活取消政策。旅遊運營商正進行改變以適應短途遊客的安排:24至48小時行程、緊湊的觀光套餐和高效交通物流。文化規劃者正在打造能在短時間內傳遞本地風土人情的體驗……這種旅行變革植根於更廣泛的社會變化。在高壓工作環境中,許多年輕職場人不再將旅行視爲一種放縱,而是一種必要重置,是短暫逃離壓力、重新集中精力的空間。這一趨勢還反映了自我表達和社區認同。很多人會通過短視頻或照片分享週末旅行,在數字網絡中傳播。
這最初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擠出更多旅行的個人策略,如今成爲一場更廣泛的運動,影響着全球旅行的包裝、營銷和消費方式。中國周邊短途目的地國家和地區必須準備好,迎接更多此類遊客——尋求性價比高、簽證便利、情感豐富且適合拍攝的體驗。這些轉變標誌着旅遊業的根本性重塑:更簡便、更快捷、更具活力。隨着中國週末旅遊熱潮蔓延,全球旅遊業的格局或將煥然一新。(劉長煌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