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義中國之旅 陸郵輪業的第二個「黃金十年」
第二個「黃金十年」,中國大陸郵輪業的這場革命爲何令世界矚目?圖爲愛達魔都號郵輪。(央視新聞)
據觀察者網報導,今天(4月28日)由中國船舶集團建造的中國第二艘大型郵輪愛達·花城號即將完成塢內起浮,標誌着該工程從結構和舾裝建造的「上半場」全面轉段進入內裝和系統完工調試階段。
此前,世界旅遊論壇研究所官方網站刊載的一篇文章稱,中國將把自己打造成國際郵輪業的主要參與者,中國的造船實力有目共睹,截至2024年4月,中國約佔全球造船訂單的76%,也是少數幾個有能力建造大型郵輪的國家之一。這無疑將加速中國郵輪產業的發展。
國際旅遊行業媒體《旅行與旅遊世界》日前報導,全球郵輪旅遊業正呈現顯著增長態勢,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郵輪旅遊需求推動了該領域擴張。根據一家國際行業數據研究機構最新發布的《2025年郵輪旅遊市場規模》報告,2025年至2032年,以中國爲代表的亞太地區郵輪旅遊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從豪華的海洋郵輪到主題郵輪、探險郵輪,該區域市場正在向多元化趨勢發展。
郵輪旅遊正在重新定義中國之旅
美國eTurboNews網站日前報導稱,憑藉240小時免簽證過境等政策,中國沿海城市的國際郵輪旅遊抵港數量正在攀升。尤其是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2025年第一季,該碼頭有78艘郵輪抵達,乘客訪問量超過48萬人次,其中包括近3萬名國際旅客。第二季預計靠泊郵輪56艘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4%;2025年全年計劃靠泊郵輪225艘次,同比增長10%。「外國旅行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中國之旅已成爲現實。」
新加坡《海峽時報》的報導稱,自中國推出郵輪旅遊免籤政策(經由中國境內旅行社組織的2人及以上外國旅遊團可享受郵輪免簽入境)待遇以來,國際郵輪旅客數量呈現顯著增長趨勢。同時,中國實施的240小時過境免籤政策也顯現出強勁的「虹吸效應」,越來越多的國際遊客乘坐郵輪前往中國。
報導稱,相關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除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外,中國其他主要港口郵輪市場同樣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廈門港第一季共接待5航次訪問港郵輪,入境外籍旅客近3000人次;天津港今年以來已查驗出入境郵輪近30艘次,旅客超5萬人次,預計2025年上半年將接待郵輪90艘次;深圳蛇口邊檢站共驗放乘坐郵輪出入境人員1萬餘人次;山東口岸第一季驗放郵輪旅客及船員1.2萬餘人次,同比激增180%,其中免簽入境的韓國籍旅客達8.4萬人次,佔比83.1%。
報導稱,這一系列數據充分印證了中國郵輪旅遊市場的強勁復甦趨勢,隨着中國入境便利化政策的持續實施,中國正逐步成爲全球郵輪旅遊的重要目的地。
維京遊輪亞洲業務開發副總裁陳曉俊對觀察者網表示,「郵輪作爲一種舒適的旅行方式,爲消費者帶來了獨特的體驗,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隨着消費者尤其是高端旅客需求的轉型升級,更多人逐漸轉向小衆、個性化、高品質的旅行。」
藍夢郵輪市場總監吳小露告訴觀察者網,2025年第一季,藍夢郵輪共運營24個抵岸航次(1月9次、2月7次、3月8次),累計接待旅客近2.8萬人次。季度平均載客率達96%,且載客率逐月攀升。
「從藍夢郵輪遊客量自今年1月旅遊淡季的75%躍升至3月旺季的116%的市場情況來看,中國郵輪市場正展現出強勁需求。」吳小露介紹,「旅客結構方面以華東地區爲主要客源,佔比高達73%,1月春節航線主要覆蓋本地家庭客羣爲主,淡季航線深入華東二、三線城市的年長客羣,季度平均旅客年齡59歲,旅客男女比例穩定在4:6。」
愛達郵輪提供給觀察者網的數據顯示,旗下兩艘郵輪愛達·魔都號與愛達·地中海號運營至今總計服務近60萬國內外賓客,其中愛達·魔都號自2024年1月1日開啓商業首航以來,截止目前已成功運營超過110個航次,服務超40萬國內外賓客。
「每個航次大概都有5%左右的國際賓客。」 愛達郵輪相關負責人表示,「當下,中國郵輪旅遊市場呈現供需兩旺的態勢,消費者對於郵輪作爲一種休閒度假和消費的方式也越來越認可。進入4月以來,愛達·魔都號也一直以近5000名賓客的上座率滿載運營。」
中國郵輪在世界舞臺上的新使命
近年來,中國相繼推出了《國際郵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靠港補給的規定》《海關支持郵輪產業發展的措施》《關於促進中國郵輪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全面實施外國旅遊團乘坐郵輪入境免籤政策的公告》等措施,各沿海城市也積極響應,加大了對港口的投資建設、加強旅遊資源整合與推廣、持續提升港口的接待與服務水平,進一步釋放了郵輪遊市場的潛力。
印度Times of India網站報導稱,中國大力發展郵輪旅遊業,旨在吸引更多國際遊客、持續提振入境遊市場,在促進旅遊業發展的同時,加強與其他國家之間的人文交流。
陳曉俊認爲,隨着中國郵輪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郵輪旅遊產品也在逐漸細分化,除了常見的大型母港郵輪鄰國短途遊,消費者如今也有了更多選擇,如長途郵輪遊、歐洲內河遊輪遊、「飛機+郵輪」海外航線、中小型豪華郵輪產品等,產品的多樣化在一定程度提高了消費者的關注度與參與度。
「以中小型豪華郵輪『招商伊敦號』爲例,不同於主打親子家庭遊的大型郵輪,這艘郵輪的定位是期待通過旅行發現目的地人文精髓的高知旅客,遊客可以深入目的地腹地,以真實體驗爲核心,進行深度人文之旅。」陳曉俊說。
吳小露表示,2025年中國郵輪旅遊市場確實處於「回暖」階段,從政策層面來看,2024年的首屆上海國際郵輪節,推動「郵輪+」消費場景融合,吸引了更多潛在客戶,爲郵輪旅遊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市場需求方面,隨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費觀念轉變,對郵輪旅遊需求的不斷升級和多元,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嘗試這種高品質的旅遊方式,而郵輪公司的航線創新與本土化服務,如銀髮族適齡服務增強吸引力,從而擴大客源市場。」吳小露說,「總體而言,中國郵輪旅遊市場在政策支持、消費升級、產業創新等多方利好因素推動下,有望在2025年從復甦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中船郵輪研究開發部主任助理、總體組組長賀明鳴則對觀察者網介紹,基於此前愛達·魔都號乘客體驗和運營反饋的數據,設計團隊對愛達·花城號中庭、商店、水上樂園等區域進行了結構及體驗上的優化。此外,中船郵輪設計團隊採用全3D結構設計、替代設計等技術,在航行穩定、消防、隔音等體驗細節方面有很大提升,確保花城號航行中的穩定性、安全性和舒適性,讓乘客在花城號上住得更舒適,玩得更舒心。
愛達郵輪有限公司副總裁顧鵬程也對觀察者網表示,「愛達郵輪承擔引領中國郵輪行業發展的使命,不管是愛達·魔都號還是愛達·花城號,我們都致力於把它打造成爲集成中國科技、展示中國文化的最新的載體和名片。所以愛達·花城號在設計建造過程中,會進一步地展示中國最新的科技成果、中國傳統文化等。未來,隨着愛達·花城號的交付,這艘郵輪將會成爲中國走向世界的又一張靚麗名片。」
郵輪產業的未來,中國佔據主導
世界旅遊論壇研究所官方網站的文章指出,中國推行郵輪免簽入境政策的積極影響顯而易見。衆多大型國際郵輪運營商已恢復在中國的運營,這將不斷推動中國郵輪遊市場的增長。預計到2033年,全球郵輪旅遊市場將增長至226億美元,而中國將佔據該市場的重要份額。
文章提到,中國近年來發布的一系列針對促進郵輪產業發展的政策和指導意見,將使其成爲世界郵輪業最具活力的市場之一,並可能迎來郵輪旅遊的又一個「黃金時代」。
愛達郵輪相關負責人表示,愛達郵輪在過去一年多的運營中,積極推動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及郵輪文化的傳播,「首艘國產大型郵輪愛達·魔都號的交付和運營實現了自主設計建造及運營的歷史性突破,並起到了良好的郵輪文化普及作用。同時,我們打造的『郵輪+文化』的模式也越來越受到中國遊客青睞。」
「我們對2025年郵輪市場的發展充滿信心,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選擇郵輪作爲休閒度假的方式,並且他們渴望在郵輪上解鎖全方位、高品質且具有文化內涵的舒適旅遊體驗,這些都爲郵輪旅遊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該負責人強調,「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郵輪產業發展的政策,例如簡化出入境手續、優化港口基礎設施等,這爲郵輪市場創造了更好的發展環境。」
針對2025年的規畫和佈局,愛達郵輪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旗下的兩艘郵輪都以中國的港口爲母港進行運營,每個航次都有約5%的國際賓客。下一步會結合船隊規模和市場需求,考慮將旗下郵輪部署至海外母港進行運營,將更多的國外賓客帶到中國。」
「2025航季,維京遊輪面向國際賓客入境遊的中國沿海航線將於9月啓動,覆蓋衆多中國沿海和內陸的標誌性城市與小衆目的地。」陳曉俊說,「除了去年已有的東南沿海目的地外,航線還將進一步延伸至中國北方沿海旅遊城市,如大連、青島和天津。同時,今年將啓動15天14晚的長航線,相對去年航線而言里程和時間更長,足以讓國際賓客更深入地領略中國沿海城市的多樣文化。」
陳曉俊介紹,今年7月至8月,國內旅客還能體驗到高品質的郵輪「中國遊」——八天東南海岸文化之旅(深圳、廈門、平潭、洞頭島、舟山、上海)和七天黃渤海中西文化之旅(天津、大連、青島、上海)兩條中國沿海航線。
「2025航季藍夢郵輪以多母港協同和季節性調配爲核心策略,『高頻短途經典航線+精品深度遊長線』雙軌並行爲消費者帶來深度郵輪遊體驗。」吳小露說,「1月至7月的短途高頻航線,我們常規部署是由上海母港出發赴日韓航線,以濟州、長崎、福岡等日韓熱門港口爲主,精準匹配郵輪初次體驗的旅客們『短假期高品質』的度假需求;7月至8月青島啤酒節期間轉港至青島母港運營,開通八條前往濟州島和日本經典四晚航線,契合暑期親子家庭遊需求。8月底至10月底開通20條由廈門母港出發航線,目的地聚焦石垣島、宮古島等沖繩離島,同時增加馬尼拉航次,兼顧海島度假與城市觀光需求。」
eTurboNews網站的報導還提到,中國郵輪市場的熱度正逐步提升,消費客羣趨向年輕化和體驗深度化,越來越多人想要深度瞭解目的地,即使在郵輪上,也積極參與各種娛樂互動,體驗不同的美食,同時,郵輪遊的家庭客羣整體比例也在顯著增加。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CCYIA)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對觀察者網表示,「中國郵輪市場正在成爲旅遊業新的增長極,郵輪經濟正在從『流量熱』向『產業興』升級。」
鄭煒航強調,「2017年開始,中國已經超過英、德、法國,成爲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郵輪遊客源國,中國郵輪經濟也正從單純的郵輪旅遊向『船港旅造教供』六大要素轉化升級,全產業鏈構建。經過2024年和2025年兩年的恢復、培育,中國郵輪經濟將從2026年開始進入『第二個黃金髮展十年』,因此現階段,郵輪業不應該簡單追求郵輪客流量,而是要追求全產業鏈發展,追求航線、目的地、二消模式、岸上游模式的多樣化,構建安全、營養、健康、優質的郵輪食品標準和體系,探索發展康養型郵輪,從而爲消費者提供更加滿意的高品質服務。」
今年4月初,MSC地中海郵輪公佈其2026年中國母港部署計劃及2026年海外航線。根據MSC地中海郵輪提供給觀察者網的資料,旗下「亞洲旗艦」MSC榮耀號(MSC Bellissima)將於2026年1月27日重返上海母港,佈局1月至3月的冬春季航次及7月至9月的夏季航次,目的地計劃爲福岡、鹿兒島、佐世保、沖繩、釜山等。
MSC地中海郵輪中國區總裁黃瑞玲表示,此次MSC地中海郵輪發布的2026年中國母港部署計劃和精選海外航線,既是對消費復甦趨勢的積極響應,更是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我們期待在未來陪伴更多中國家庭奔赴日韓及全球度假勝地,同時,我們將充分藉助國家利好政策,打造更多融合中國文化的郵輪產品,讓世界通過郵輪看見中國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