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研究稱全球變暖削弱太空自淨力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山】多年以來有關全球變暖對於地球環境的影響算得上是世人皆知,但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全球變暖還深深影響着太空安全——大自然清理環繞地球軌道高速飛行的太空碎片的速度會越來越慢,讓運行在這些軌道上的衛星和其他航天器的安全受到威脅。

美聯社10日稱,英國《自然-可持續發展》雜誌刊登的這項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英國伯明翰大學研究人員聯合發佈的科研報告顯示,全球變暖、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加,將導致更多熱量以紅外輻射的形式釋放到外太空,結果是大氣層高處的空氣冷卻和收縮,直接影響就是近地軌道的稀薄大氣密度降低。

據介紹,近地軌道通常距離地面約200-2000公里,目前大多數衛星運行高度在200-600公里左右,由各種人類太空活動產生的火箭殘骸、廢棄衛星、太空碎片等也主要徘徊於此處。在近地軌道上依然有極稀薄的大氣,運行在其間的航天器會因此受到阻力而逐漸減速,最終落入大氣層。好消息是,近地軌道的稀薄大氣也是大自然清理太空碎片的手段。正常情況下,太空碎片會因爲空氣阻力而減速,並在進入大氣層時焚燒殆盡。該報告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學院天文動力學研究人員威爾·帕克說:“我們依靠大氣來清理我們造成的太空碎片,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

隨着全球變暖導致近地軌道空氣密度降低、大氣阻力減少,太空碎片在軌道上停留的時間將變長,進而威脅到衛星的正常運行空間。模擬預測顯示,隨着燃燒煤炭、石油和天然氣引起的全球變暖持續下去,到本世紀末,近地軌道衛星的可用空間可能會減少33%到82%。該預測也得到其他科學家的印證。英國南極考察處的空間氣象科學家英格麗德·克諾森說,距離地表約250英里(約400公里)處的大氣密度平均每10年降低約2%,而且隨着人類社會向大氣排放更多溫室氣體,大氣密度降低的現象可能會加劇。

相關統計顯示,目前圍繞地球有數以億計的太空碎片,其中直徑在3毫米或更大一些的碎片數以百萬計,它們碰撞時的能量相當於一顆子彈;如同李子大小的太空垃圾有數萬塊,它們碰撞的威力相當於巴士相撞。從人類首次衛星發射開始,已有約2萬顆衛星被送入太空,目前約1.2萬顆處於運行狀態。

美國“太空”網站注意到,過去10年間,隨着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星鏈”互聯網通信衛星的大量發射,近地軌道上的衛星數量急速增加,由此帶來的碰撞風險也在快速升高。僅2024年上半年,SpaceX便控制“星鏈”衛星進行了超過5萬次緊急變軌,以避免衛星與太空碎片、其他航天器碰撞。

帕克說:“曾經有一種說法是,太空很大,因此我們不一定需要成爲太空環境的好管家,因爲整體的承載能力基本上是無限的。”但如今一切都改變了,研究人員預測,即使是局部軌道區域衛星數量超過承載能力,該區域也將經歷“失控的不穩定”,即發生連鎖碰撞併產生大量太空碎片,導致區域內的衛星無法安全運行。

克諾森表示,這項關於全球變暖導致太空安全受影響的新研究“非常有意義”,科學家必須意識到氣候變化對地球軌道的影響,“以便採取適當措施確保地球軌道的長期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