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臺積電3.3兆投資帶動臺美關係升溫 臺敢寄望川普撐腰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中)月初與川普總統(左)宣佈臺積電將在美加碼投資,讓臺美關係升溫。(資料照/路透)
川普政府對烏克蘭的態度轉變,許多人擔心面臨中國大陸武力威脅的臺灣是否也會遭遇相同命運。美國《華爾街日報》29日報導,川普政府日益支持臺灣,讓臺灣敢於寄望於川普當靠山。
報導指出,幾個月來,川普總統的「美國優先」政策,是否會讓臺灣失去一個關鍵的支持者,充滿不確定性。如今川普政府對臺日益支持,讓臺灣燃起希望。最近,美國首次採取行動切斷中國大陸獲得高端科技術的管道,並在兩份有關臺灣問題的公開聲明強化措辭。
美臺關係升溫跡象包括:上月川普政府悄悄向臺灣發放先前凍結的 8.7 億美元(約新臺幣289億元)軍事援助,並讓兩艘海軍艦艇駛過臺灣海峽。美臺之間的政治接觸也有所加強,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國務院和五角大廈官員都向臺北提出保證。臺灣國防部政軍副部長柏鴻輝,週五到南卡羅來納州出席價值 80 億美元(約新臺幣2658億元)的 F-16V 戰鬥機採交機儀式,是臺灣高級官員罕見但低調的訪問美國。
《華盛頓郵報》則引述消息人士稱,五角大廈本月稍早的一份機密備忘錄,呼籲對中國大陸採取更強有力的威懾,以保衛臺灣免受入侵。
《華爾街日報》指出,最近幾周隨着美臺關係近日明顯改善,臺北的官員愈來愈有信心,有川普可當靠山。1名資深臺灣官員本週表示:「沒有理由自滿」,「但有一個良好的環境,讓未來的合作更加容易」。報導指臺灣官員仍保持謹慎態度,他們意識到川普政府的任何轉變,都可能因川普的進一步言論被顛覆。
過去川普強調臺灣在國防上投入的經費不足,並「竊取」美國的半導體產業。他的億萬富翁顧問馬斯克(Elon Musk)誇稱自己與中國大陸廣泛的商業關係,甚至形容臺灣與北京的關係,類似夏威夷與華府。
在新政府上任最初幾周,川普僅暗示他對中國和臺灣的想法,而將注意力轉向歐洲和中東。直到本月初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跟川普在白宮共同宣佈,臺積電對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約新臺幣3.3兆元),出現向臺灣傾斜的跡象。在臺積電宣佈投資後幾周內,川普在臺灣問題的語氣軟化,基本上不再將臺灣說成敲詐美國的貿易伙伴並讚揚臺積電。
3月中旬,美國支持7大工業國集團(G7)的聲明,不再支持北京的一箇中國政策,而且美國務院網站也刪除「我們不支持臺獨」的措辭。川普提名的國防部次長柯伯吉 (Elbridge Colby)在他的人事聽證會上形容臺灣對美國「非常重要」,但「它不是攸關生存的利益」。1名臺灣官員表示:「川普政府更在乎的是他們能從臺灣得到什麼。」他指川普早先的關稅威脅在某種程度上是針對臺積電的市場主導地位。
儘管臺美互動升溫,仍有人憂心,美中之間可能出現某種「大交易」,包括美方承諾不干涉臺灣問題。《華爾街日報》引述臺灣軍方支持的智庫「國防安全研究所」研究美中臺關係的助理研究員鍾志東的說法指,臺積電的交易,特別迴應了川普最強烈的批評之一,幫助美臺關係走上正面的軌道。鍾志東說:「臺灣是美國對抗中國的重要戰略前哨。但同時,臺灣也可能成爲美國想跟中國接觸時,願意放棄的戰略負擔」。 他表示:「臺灣對美國的重要性,取決於中美關係的狀況。當中美關係惡化時,美國更有可能介入臺海安全議題,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