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3.3兆投資換來什麼?旅美學者曝「川普1動作」待觀察
美國總統川普(右)與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左)4日共同出席白宮記者會,宣佈臺積電對美投資至少千億美元。(圖/路透)
美國總統川普今(4)日宣佈,臺積電將對美國增加1000億美元(約新臺幣3.3兆元),建造最先進晶片生產設施,臺積電證實,未來數年將在美國再建造3座新晶圓廠、2座先進封裝設施,以及1間主要研發團隊中心。旅美學者翁履中表示,川普如果僅視爲「單純引進外資」,並未因此改變對臺態度,臺灣經濟恐遭遇重大挑戰,但若能借此讓川普願表達對臺支持,至少不會是空手而歸,接下來就看川普政府的關稅是否對臺展現友善。
旅美政治學者、德州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在臉書發文,這次1,000億美元投資計劃,將成爲美國近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晶片製造投資之一,無疑是川普的重要政績,沒有甚麼比單一企業在美投資千億更讓選民滿意,這也是臺積電從美國《晶片法案》獲得 66 億美元補助的回報,完全符合「受人點滴,涌泉以報」的好美德。
對於此舉對臺灣和臺積電的影響,翁履中質疑,臺積電此次的數字是2017年鴻海投資威斯康辛州10億元的10倍,代表臺美關係10倍進展還是臺灣半導體面臨10倍壓力?外媒也提到臺積電將會用這筆資金投資美國的半導體制造,是否暗示這項投資除了臺積電自己的工廠之外,也將會跟美國的公司合作、分享技術?
翁履中直言,若是臺積電投資原本傳言的Intel或是其他公司,甚至與美國企業合資成立新公司,對美國經濟和就業市場將會是利多,但對臺灣而言,則可能意味着半導體技術的外流加速。
翁履中表示,臺積電先進製程不僅是經濟資產更是國際政治籌碼,美國也希望臺積電將最先進製程遷移到美國,降低對臺依賴,這是臺灣的國安風險,如今美國拿到千億投資,未來3奈米、2奈米是否會在美落地,答案越來越越清楚。
翁履中解讀,川普至今未對臺表達友善態度,若此次臺積電的投資被單純定位是「成功引進外資」,對臺灣不會是理想結果,若半導體產業被迫流向美國,且川普仍要對臺課高額關稅,臺灣經濟將受到巨大挑戰。
但翁履中也提出正向思考,若川普政府對臺態度能因此次投資而改善、甚至願意表達對臺支持,雖然價格高昂但至少不是空手而歸。
翁履中也在另篇貼文中分析,美國有了本土製造的晶片,川普可以向選民表示,美國再次偉大正在路上,臺積電此次的宣佈,究竟是矽盾發揮效力還是矽盾被解構,就看川普接下來宣佈的關稅,是否展現對臺灣的友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