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綠能霸主地位拱手讓給大陸
美綠能霸主地位拱手讓給大陸。(新華社)
美國「大而美法案」趕在國慶日前通過,這是川普的大成功,他的主要政見納入其中,自此更有底氣實踐他的承諾。但是,許多人認爲這恰是美國的大失敗,因爲這個法案以經濟成長爲核心目標,爲此而大肆減稅讓美國國債加速成長,進而消減社會福利讓貧富差距擴大,也助長石化能源並貶抑綠色能源,帶來的後遺症很大。
有經濟學家形容這個法案「就像讓美國經濟猛灌了一瓶高濃度能量飲,短時間內人人亢奮,等到帳單上門,纔會發覺這場『飲鴆止渴』的狂歡留下沉重後座力。」的確,可預見其中的能源政策耽溺美國石化能源充沛的優勢,缺乏前瞻性,必將抑制綠能發展,而在新的賽道上慘輸中國大陸。
法案取消或壓縮了拜登政府時期的「綠色補貼」,包括建設清潔能源設施到購買新能源汽車,這些項目都將失去稅收減免,將對美國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帶來不利。川普仗恃傳統化石能源稟賦優越,而放棄在綠能產業領域與中國一決高下,這固然可以安享油氣迸出的快感與榮景,但終將耽誤新能源產業的發展。
川普是化石能源的守護神。他對內鼓勵業者大力開挖油氣,對外逼迫日本、韓國、臺灣向美國購買石油與天然氣,並要求各國投資建設一個向亞洲輸送天然氣的項目。美國新能源的投資因之望而卻步,通用汽車取消了在紐約州設立電動車製造廠的計劃,轉而投資8.88億美元生產V8汽油發動機。電動車先驅的特斯拉老闆馬斯克更爲此和川普絕交併惡言相向。
中國則把新能源發展奉爲國策,且已取得重大進展,去年中國安裝的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比世界其他地區加起來的總和還多,清潔能源及產品熱潮正涌向全球,雖然在美國碰壁並在歐盟受抑制,但數十家中國企業正在巴西、泰國、摩洛哥、匈牙利等國興建電動車和電池工廠,在產能和技術上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天然氣出口國,足可在「能源主導」時代繼續領先,中國化石能源先天不足,只能在新能源賽道上闢新徑超車,不僅已在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電池、電動汽車和其他清潔能源產業的製造中佔世界主導地位,而且不斷擴大技術優勢。一個是飽漢還在大吃老本,一個是餓民積極尋覓新食。
美國新能源產業已看不到中國的車尾燈。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電池製造商和最大的電子公司分別推出可以在五分鐘給電動車充滿電的系統,所擁有的近70萬項清潔能源專利佔世界總數一半以上。中國作爲清潔能源的霸主,正在改變世界經濟格局,不僅在未來的世界經濟競爭中先馳得點,也爲其政經結盟提供莫大助力。
川普的能源政策把拜登政府促使美國經濟脫離化石燃料的努力,完全推翻,還開放公共土地和聯邦水域,方便業者進行新的鑽探,爲輸油管道提供快速審批。川普的能源部公開表示:「過去鼓勵太陽能或風能等清潔能源的努力損害了美國的能源安全。」換言之,從美國能源的角度看,繼續佔據主導地位符合美國的國家安全利益和經濟利益。
爲了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危害,各國穩步開發使用更清潔的替代品,隨着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不斷下降,美國的封閉性策略可能給中國提供空間與助力,使其從世界日益增長的清潔、廉價能源需求中獲利。美國暫時可以享用化石燃料經濟的美好果實,而中國將成爲低碳經濟的領航者;一個擁有現在,一個掌握未來。一向對美國亦步亦趨的臺灣,該跟隨美國停留在化石燃料時代,還是與時俱進,迎向新能源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