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 | 讓“綠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

讓“綠種子”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

——記雲南慄果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周修遠

在雲南省昆明市生態環境志願者隊伍裡,有這樣一位自然科普專家。他追蹤解讀亞洲象北上南歸生態事件並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採訪,主持志願服務項目“生物多樣性100課”讓百萬人次直接受益,受邀登上全國性生態保護論壇,榮獲2025年十佳生態環境志願者……今年39歲的周修遠,長期致力於以通俗易懂的傳播方式,讓自然科學知識走進學校、社區和公衆視野,讓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綠種子”意識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

受父親影響,周修遠從小就喜歡自然科學,尤其喜歡鳥類,經常跟隨中國科學院科研團隊參與科學考察活動,足跡遍佈青藏高原、雲南等重要生態區域。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不久,他便主動辭職專門從事自己一直深愛的科普工作。

2018年以來,周修遠通過各種渠道進學校、進社區,舉辦鳥類知識公益講座,帶隊到野外實地講解相關內容,並於2020年加入雲南省動物學會,2021年加入昆明環保志願者組織,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科普知識結構,提升組織傳播能力和水平。

作爲“綠種子”行動志願服務的專家合夥人,周修遠傾力將前沿科學知識轉化爲公衆易於理解和接受的內容,不遺餘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普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以生動的語言向公衆揭示了亞洲象行爲背後的生態意義,引發了公衆對野生動物保護的廣泛關注。此外,他還參與了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學考察,擔任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二次科考紀錄片的科普顧問,將科考成果轉化爲大衆科普內容。

多年來,周修遠堅持把生態研學與科普傳播有效結合。在主持“生物多樣性100課”時,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和豐富經驗,通過短視頻、直播、互動課堂等形式,將生物多樣性知識生動傳播給更多受衆。

在生態研學志願服務活動中,周修遠帶領學生走進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教育基地,開展鳥類觀測活動,傳授鳥類識別技巧和生態知識,足跡遍佈高黎貢山、哀牢山、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等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既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更在他們心中播下了生態文明的“綠種子”。

據統計,截至目前,周修遠參與的“綠種子”行動等志願服務項目累計覆蓋昆明市50餘所中小學,線上線下直接受益者超過100萬人(次)。他主導的生態研學課題培養了數百名青少年生態志願者,其中多人在全國性生態保護競賽中獲獎。此外,他積極參與拍攝科普視頻和自然環境相關直播活動,以專業的視角向觀衆講解生態環境保護的熱點問題,讓大家更加直觀地瞭解生態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獲得了廣泛的社會關注。

持之以恆深耕自然科普志願服務讓周修遠得到了許多認可。多年來,他先後獲得“昆明市優秀環保志願者”“昆明市生態科普優秀工作者”等榮譽,並多次受邀在一些重要生態保護論壇上分享經驗。

周修遠說,自己堅持做自然科普逐步得到社會認可,既是榮譽,也是壓力,更是動力。作爲一名生態環境志願者,面對更重的社會責任,必須進一步探索創新,讓自然科學知識傳播更靈活、更深入、更有效。他堅信,只要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綠種子”,未來的地球一定會更加美麗。

來源 | 中國環境報

文 字 | 蔣朝暉

視頻 | 胡奇

編輯 | 張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