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 | 十二載守護,讓“長江微笑”閃耀世界

十二載守護,讓“長江微笑”閃耀世界

——記江蘇省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秘書長姜盟

近日,生態環境部公佈2025年“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先進典型名單。江蘇省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秘書長姜盟獲評2025年十佳生態環境志願者,爲江蘇省唯一獲此殊榮者。從2014年投身長江江豚保護事業以來,這位生態守護者用十二年光陰書寫了“長江微笑保護”的生動註腳。

每年百餘場科普活動,配合開展水生生物監測

姜盟的守護之心,萌芽於童年閱讀的一本本野生動物科普書,大熊貓憨態可掬的影像、朱䴉失而復得的傳奇,讓他立志長大後要爲野生動物保護貢獻一份力量。

2010年,姜盟從新聞得知,“長江女神”白鱀豚於2006年功能性滅絕,而長江目前僅存的水生哺乳動物——長江江豚,其數量正以每年10%的速度下降,已是極度瀕危。

爲改變這一局面,2015年,姜盟和夥伴們共同成立了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護協會。“協會是公益性質的,沒有資金支持,頭幾年完全就靠着一腔熱血在支撐。”回憶起步階段,姜盟坦言“很難”,他又出錢又出力,利用工作之餘開展大量公益活動。

隨着長江大保護的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逐漸深入人心。2021年姜盟毅然放棄了在媒體的穩定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江豚保護事業中來。

近年來,姜盟帶領團隊每年舉辦百餘場科普講座及活動,在長江邊打造了一座長江水生生物科普館,讓江豚成爲南京城市標識。同時,他牽頭組建由轉產漁民、攝影愛好者等構成的救護團隊,配合相關部門長期開展水生生物監測工作。

2024年年初,救護團隊在江中發現一頭受傷江豚,姜盟向主管部門彙報後組織監測員連續20多天對其進行跟蹤監測,最終協助保護研究機構成功將這頭受傷江豚救護上岸。這是全國對長江干流野生傷病江豚主動搜救並捕撈的首個成功案例。

積極構建全民參與生態網絡

6月6日是“全國放魚日”,下關濱江水生生物放流平臺熱鬧非凡。身着“紅馬甲”的志願者穿梭人潮,有的爲市民講解增殖放流注意事項,有的科普長江典型魚類資源知識。

“守護長江的微笑,絕非一人或一機構之力可成。”像這樣的志願者,協會已經發展了兩萬餘名。協會成立之初,姜盟就意識到“聚沙成塔”的重要性,他帶領團隊建起“1+N+∞”(即一個核心協會+N支特色志願者隊伍+無限可能的公衆參與)“微笑天使”生態科技志願服務網絡,先後成立長江生態影像江豚攝影隊、“長江小衛士”小小講解員團隊、“生態守護菁英”中學生志願服務隊以及十餘個高校江豚保護社團,凝聚起守護江豚的志願者力量。

姜盟還創新組織公衆救護培訓,策劃“同步觀測,全民尋豚”活動,將守護長江江豚變成全民參與的項目。在他的號召和組織下,多年來,團隊志願服務直接受衆近40萬人(次)。2019年,協會志願服務項目榮獲第四屆江蘇志願服務展示交流會金獎,併入選2022年度全國學雷鋒志願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候選名單。

將“南京經驗”推向國際舞臺

這幾年,姜盟還經常參加國際交流活動,“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把南京江豚保護的故事和經驗帶到國際上去,二是希望能把外面的成功經驗帶回來。”

去年3月,葡萄牙駐滬總領事夏思雅一行來到南京,專程前往江豚城市公園觀賞點近距離觀賞江豚,並與協會開展專題研討。“當時聽聞,葡萄牙的里斯本是歐洲唯一一個城市裡有海豚的,我便說,南京是中國甚至全世界唯一一個城市裡有江豚的。江豚已成爲南京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張對外名片。”姜盟回憶說。

依託這些國際聲音,南京江豚保護項目獲得了由國際專家、志願者和愛好者投票選出的“世界哺乳動物觀察網2024年度最佳保護項目”的榮譽。

今年,姜盟策劃了“長江微笑傳遞與文化交流行動”,計劃全年與10個以上國際組織和相關機構合作,開展10場國際微笑傳遞行動,發展100名江豚保護國際微笑大使,將江豚的故事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智慧傳遍世界。

來源 | 中國環境報

文字 | 杜瑩 楊柳 張健

視頻 | 程龍

編輯 | 李夏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