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 | 二十年,只爲護鳥這一件事

二十年,只爲護鳥這一件事

——記山東省東營市廣播電視臺退休員工郭建三

“這隻鳥是東方白鸛。東營是全球最大的東方白鸛繁殖地,也被稱爲‘中國東方白鸛之鄉’。”手指《黃河口觀鳥指南》裡的各種鳥類,退休于山東省東營市廣播電視臺的郭建三如數家珍。同時,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東營市觀鳥協會會長。

20多年前,郭建三以一名電視新聞工作者的身份,經常關注並大量報道了黃河三角洲地區美麗的溼地風光以及豐富多樣的珍禽候鳥,被許多同行稱爲“鳥記者”。2003年初夏,由於目睹了海灘開發導致一批黑嘴鷗幼鳥被親鳥遺棄而死亡的場景,郭建三便萌生了成立民間組織保護鳥類的念頭。2004年11月,他說服家人,把自家準備用於購房的3萬元首付款拿出來作爲註冊資金,發起成立東營市觀鳥協會,保護野生鳥類。這一干,就是20多年。

“當時推土機的轟鳴聲越來越近,那些正在育雛的鷺鳥急得在天上盤旋。”回憶起那場“護鳥之戰”,郭建三仍心潮難平。2013年春,東營市德州路東延工程計劃穿過一片園林苗圃,然而數千只鷺鳥就在此繁殖。於是,郭建三帶着連夜整理的鳥類監測數據,輾轉奔波於市領導和相關部門之間。最終,工程多耗資5000多萬元,繞道而行。由此,“白鷺園”不僅成爲鳥兒的永久棲息地,更成爲生態保護的經典範例。

針對個別市民熱衷吃“野味”的現象,2012年—2015年,郭建三帶領協會與國際鳥盟連續4年合作舉辦“歡迎鳥兒節”,在校園、廣場、公園等地舉辦“保護濱海溼地,呵護候鳥回航”宣傳活動。組織市民通過展覽瞭解候鳥遷徙情況,倡導公衆“拒食野生鳥類,反對非法獵捕”。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聯合公安機關組織68家餐飲酒店“拒絕經營野生鳥類”,將承諾牌懸掛在顯要位置,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東方白鸛是世界瀕危鳥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除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以外,東營境內還有一些東方白鸛繁殖地,築巢地點都選在野外高壓輸電塔架上。每年春季是東方白鸛繁育的重要時段,爲避免供電部門春季檢修對其造成影響,從2017年初開始,郭建三多次與供電部門對接座談,講解鳥類知識,研究保護辦法,尋找鳥類繁殖安全和輸電安全的最佳結合點。爲摸清保護區以外東方白鸛繁殖的分佈區域和保護現狀,他每年都組織參與東方白鸛的繁殖調查巡護,對每個繁殖區進行定位、拍照和記錄,掌握大量基礎信息。目前在東營境內保護區以外,東方白鸛繁殖已從2017年的36巢增加到125巢。

郭建三深知自然教育對於生態保護和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性。多年來,他積極組織開展面向全市中小學校的“未成年人生態道德教育”和“建設溼地學校 守護溼地城市”等活動,圍繞生態道德、溼地生態教育、野生動物保護、黃河國家戰略等主題,邀請專家先後4次舉辦自然教育培訓班,培訓教師320多人(次),吸納100多名教師和60多名學生家長加入自然教育行列,牽頭組建了由57名中小學教師組成的“東營市生態道德教育講師團”巡迴宣講。他組織撰寫的溼地教育讀本《美麗家鄉——黃河口》,目前被60多所學校選用。

郭建三還創立了中小學觀鳥比賽、未成年人筆記大自然比賽、未成年人生態保護知識競賽、候鳥遷徙遊戲等多個自然教育特色品牌。其中,未成年人筆記大自然比賽已連續舉辦七屆,累計現場參賽人數達4000多人(次),生態保護(線上)知識競賽連續舉辦四屆,累計參賽學生19.1萬人(次)。他主導推行的自然教育項目“筆記大自然體驗”“讓燕子住我家”,分別獲2018年、2022年山東省十佳生態環境公衆參與案例。

20多年來,郭建三帶領志願者通過鳥類調查巡護,掌握了黃河口地區鳥類的種羣分佈、數量等基本情況,發現記錄新鳥種135種;建立了當地鳥類數據庫,編寫出版了《黃河口野鳥識別》《黃河口觀鳥指南》等科普工具書。他先後榮獲斯巴魯生態保護獎、第六屆野生動植物衛士獎——專業成就獎·奮進衛士、溼地生態教育貢獻獎以及2025年十佳生態環境志願者稱號。

來源 | 中國環境報

文字 | 周雁凌 季英德

視頻 | 胡奇

編輯 | 李夏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