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會用臺灣換TikTok與關稅?外媒曝2大解法:否則命運操之陸美
美中角力持續升溫,在美國總統川普任內,兩國關係被形容爲「三個T」——TikTok、關稅(Tariffs)與臺灣(Taiwan)。(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中角力持續升溫,在美國總統川普任內,兩國關係被形容爲「三個T」,TikTok、關稅(Tariffs)與臺灣(Taiwan)。外媒分析,中國大陸近日再度施壓華府,要求改變數十年來沿用的表述,以界定美國對臺獨的立場,若美國真的讓步,將對臺灣這個自我治理的民主島嶼造成重大沖擊,並使賴清德政府陷入險境。
綜合《彭博》與其他外媒指出,雖然美國政策短期內不太可能立即轉向,即便白宮真做出改變,後果也未必立刻浮現。但長遠來看,若以臺灣地位換取在TikTok與關稅談判上的利益,將削弱美國在印太的主導地位,並損害美國企業在區域內的經濟利益。
安全層面同樣不容忽視。日本、南韓等盟友已對川普的貿易要求不滿,若華府在臺灣問題上妥協,恐引發反彈;東南亞國家則可能認爲美國不可靠,進一步靠攏北京。對臺灣而言,外交辭令不只是語意,而是生存。從美國國務院曾刪去「不支持臺灣獨立」一句話,再到中方的抗議與施壓,都顯示語言背後的敏感與分量。
美國在1979年承認北京爲「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並與臺斷交,但同時得以持續軍售臺灣,遏止北京武力犯臺,爲臺灣的民主與經濟發展爭取空間。如今臺灣生產全球六成以上半導體、近九成高端晶片,一旦失去保障,將等於把未來人工智慧、自駕車等產業的基礎拱手讓人。
外媒分析,對習近平而言,臺灣是「最終獎賞」,不僅因矽盾,也因統一被視爲其歷史定位的一部分。美國與臺灣官員警告,2027年可能是中國大陸具備入侵能力的時間點,雖然解放軍尚有缺口,但隨着軍事現代化與俄羅斯技術協助,以及渡輪艦隊的快速擴張,威脅正在逼近。
面對內外夾擊,賴清德提議2026年將國防支出提高至GDP的3.32%,但仍需通過立法院把關,且支持率已降至就任以來新低。不過,臺灣上週以晶片優勢對南非出手,儘管最後喊停,但展現出以經濟資產維護地位的決心。
分析認爲,未來賴清德必須落實國防預算,並透過副總統蕭美琴等熟悉華府的官員加強與川普政府互動,否則恐讓臺北命運被北京或華府左右。本月稍晚,川普與習近平預計在南韓會面,對臺灣而言,袖手旁觀並非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