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韓談判底定 學者:臺關稅可望降至15%與日韓並列
隨着美日、美韓關稅談判相繼取得明顯進展,「川習會」也已落幕,外界關注下一步是否將輪到臺美展開進一步協商。學者分析,臺灣有望與日韓關稅水準齊平,落在15%左右,但仍須視後續談判情勢與臺美互動發展而定。(本報資料照片)
隨着美日、美韓關稅談判相繼取得明顯進展,「川習會」也已落幕,外界關注下一步是否將輪到臺美展開進一步協商。學者分析,臺灣有望與日韓關稅水準齊平,落在15%左右,但仍須視後續談判情勢與臺美互動發展而定。
臺大經濟系名譽教授陳博志指出,這波美國關稅貿易談判,最可能的發展方向,是依據外交與經貿關係親疏,採取「分層稅率」制度。中國可能面臨最高稅率,其次是與美關係疏遠的國家,而友好國家則適用相對低的關稅水準。
陳博志分析,目前韓國已對外宣佈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日韓最終關稅水準預計皆落在15%左右;美方並承諾韓國半導體關稅不會高於臺灣,由此推估,只要臺美能維持穩定的經貿與安全合作關係,臺灣就有機會被納入與日韓相同的層級,降至15%的關稅待遇。
針對外界憂心美中關係回溫後,臺灣可能在談判中成爲籌碼或被犧牲,陳博志認爲,這樣的擔憂並無必要。臺灣在地緣戰略上具有獨特優勢,尤其東部外海水深達兩、三千公尺,爲亞太少數適合發展潛艦基地的地區,若中國取得臺灣,在東部外海部署核潛艦並進入太平洋,將對美國構成重大戰略風險。
他強調,正因臺灣在軍事與地理上的重要性,美國不可能放棄這一環節,「維持現狀」是各方均能接受的戰略均衡點,臺灣不僅不會在談判中被犧牲,反而是美國維持亞太穩定的重要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