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衛生局局長諮詢報告,引爆酒精、癌症與健康大討論

美國衛生局局長維韋克·穆爾蒂最近稱,每年有2萬美國人死於和酒精有關的癌症。

他以美國“首席醫生”的身份發佈的最後一份 諮詢報告 建議,要在酒精容器上貼上警示標籤,同時下調聯邦政府給出的每日飲酒量建議。

我靠寫葡萄酒相關的文章謀生,多年來,一直努力跟進大量有關酒精和健康的研究。

作爲專業品酒師,我經常把酒吐掉。

《2020 - 2025年 美國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要是選擇喝酒,女性每天飲酒量最好別超過一杯,男性每天飲酒量最好別超過兩杯。

指南里對一份標準飲酒量的定義是,任何含有0.6液盎司或14克純酒精的飲品,比如一杯5液盎司的非強化葡萄酒(酒精度12%)、12液盎司的啤酒(酒精度5%)或1.5液盎司的蒸餾酒(酒精度40%)。

《膳食指南》由美國農業部和美國衛生與公衆服務部制定,基於現有的最佳科學依據。該指南每五年審查一次,新報告將於2025年晚些時候發佈。

衛生局局長提到的2萬例死亡數據,來自瑪麗莎·埃瑟等人寫的一篇 研究簡報,標題是《減少飲酒以預防癌症死亡:對美國成年人的預估影響》,該簡報去年發表在《美國預防醫學雜誌》上。研究指出,“在2020 - 2021年期間,估計每年有20216例癌症死亡與飲酒有關”。

在這些死亡案例中,“要是飲酒量超過《膳食指南》建議的成年人,能把飲酒量降到男性每天最多2杯、女性每天最多1杯,每年83% 的死亡本是可以避免的”。

這就意味着,在2020 - 2021年這20216例與酒精相關的死亡案例中,絕大多數都是因爲飲酒過量,超出了目前政府政府給出的適度飲酒建議。

相比之下,同年遵循適度飲酒指南的人羣中,與酒精相關的死亡人數爲3437人。這一數字佔到了 美國癌症協會(ACS)預估的同年60.8萬例癌症死亡總數的0.57%。

爲了更深入瞭解3437人死亡這個數字所反映的情況,《洛杉磯時報》2015年報道了一項發表在《循環》雜誌上的研究。該研究估計,飲用含糖飲料每年會導致12.5萬美國人死亡,死因包括由肥胖引發的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達裡烏什·莫扎法裡安博士告訴《洛杉磯時報》:“這並不複雜。含糖飲料對健康沒有益處,減少飲用的潛在影響是每年能挽救數萬人的生命。”

但說到酒精,情況就比較複雜了,因爲幾十年來的好多研究經常被用來證明,適度喝酒在有危害的同時,對健康也有一定保護作用,得權衡一下利弊。

例如,邁爾斯·哈塞爾博士是一名內科專家,在綜合風險降低診所行醫,並在波特蘭的俄勒岡普羅維登斯癌症研究所設立了綜合醫學項目。他說:“在我所知的每一項重大流行病學研究中——我可不是隨便說‘每一項’這個詞——當觀察飲酒情況時,適度飲酒者的總死亡率低於飲酒過量者或滴酒不沾者。”

在談到這些研究時,哈塞爾指出,喝酒是與較低總死亡率關聯最爲緊密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包括均衡飲食、鍛鍊身體、不吸菸以及不肥胖,”他說,“喝酒作爲一個單獨的因素,和這些因素一樣重要。在我看來,在人們過多地譴責喝酒之前,這一點值得注意。”

在已知的200多種癌症裡,衛生局局長特別指出了七種與飲酒導致患癌風險增加有關的癌症——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乳腺癌(女性)、肝癌、結腸癌和直腸癌。但沒提到適度喝酒可能有保護作用的癌症。

前面提到的那項關於2萬人死亡的研究,採用了文森佐·巴尼亞迪等人2015年發表在《英國癌症雜誌》上的一項薈萃分析中的相對風險數據。

研究人員報告說,他們“一直都觀察到”酒精和霍奇金淋巴瘤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之間有反向關聯。

不過,巴尼亞迪等人提到的另一項研究卻沒有發現這種保護作用,但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在2012年進行的一項分析中發現了類似的反向關聯。

其他研究也同樣報告了適度飲酒與非霍奇金淋巴瘤之間的反向關聯。例如,2005年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上的一項研究發現,飲酒者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風險低於不飲酒者,而且與不飲酒者相比,現在還在飲酒的人,其風險評估要低於以前喝過酒但現在不喝的人。

2017年發表在《國際癌症雜誌》上的另一項研究報告稱:“不管是哪種終生飲酒的情況,都能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發病率降低大約20%,但沒有證據表明存在與飲酒量相關的趨勢。”

巴尼亞迪等人還得出結論:“我們通過薈萃分析得出的結果,支持適度飲酒能降低腎細胞癌患病風險這一假設。” 作者推測:“酒精可能通過對胰島素敏感性的影響或其利尿作用來預防腎細胞癌,儘管總液體攝入量與癌症風險之間的關聯仍有待討論。”

美國癌症協會估計,今年美國將分別有1150人和19390人死於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他們預計大概會有13000人死於腎細胞癌,腎細胞癌是最常見的腎癌類型。

“如果對某些癌症風險增加,但對另一些癌症風險降低,那麼爲什麼只強調增加呢?你是說衛生局局長說的這七種癌症,難道就比其他癌症更重要嗎?” 加拿大安大略省聖凱瑟琳斯市布魯克大學健康科學系主任丹·馬萊克在一次電話採訪中說。

衛生局局長對癌症風險的關注也忽略了適度飲酒對心血管健康的影響,要知道,心血管疾病可是連續100年都是美國人的頭號健康殺手了。

馬萊克認爲對癌症的關注旨在引發情感反應。“留意一下,他們這是在拿癌症嚇唬公衆呢。證據一直表明適度飲酒對心血管疾病有保護作用,” 馬萊克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表示。“但與一談就會立即引發恐慌反應的癌症風險不同,談論心血管疾病風險卻很少引起關注。這只是在利用廣泛的文化恐懼心理嗎?還是降低某些癌症的風險比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重要?”

穆爾蒂將重點放在癌症上還有一個務實的原因——促使國會就警示標籤採取行動。在做客廣播節目《科學星期五》時,穆爾蒂表示,癌症預防是一個在國會 “獲得廣泛支持的兩黨議題”。

穆爾蒂暗示,當涉及癌症問題時國會就會採取行動,接着他將其與菸草問題作了比較。“回溯到1964年,衛生局局長辦公室發佈了第一份關於菸草的報告,將吸菸與癌症聯繫起來,第二年,國會就通過立法,規定要在香菸盒上貼上警示標籤。” 穆爾蒂說。

這種對癌症的關注促使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系教授、舊金山綜合醫院在職血液腫瘤學家維奈·普拉薩德醫生(擁有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在一次電話採訪中問道:“衛生局局長的這份諮詢報告是一份科學文件,還是一種宣傳手段?他的意思是,最有效的宣傳方式就是談論癌症。”

看待酒精與健康關係的另一種方式是全因死亡率。顧名思義,這是一種從 “宏觀” 角度看問題的方式,比如因接觸酒精導致的死亡率變化情況,而不考慮具體死因。

2024年12月,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簡稱NASEM)發佈了一份題爲《酒精與健康證據綜述》的報告。他們 “中等可信度” 的結論之一是,基於對2019年至2023年進行的八項符合條件的研究數據的薈萃分析,“適度飲酒者的全因死亡率比從不飲酒者低16%”。

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簡稱NASEM)在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報告中就全因死亡率得出了類似結論。該委員會補充說,在沒有隨機對照試驗的情況下,“中等可信度” 通常是他們評定一個結論所能給到的最高等級。

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簡稱NASEM)的這份報告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它沒有把那些因爲健康問題而戒酒的人(也就是 “患病戒酒者”)和 “從不飲酒者” 歸爲一類,然後拿去和適度飲酒者作比較。對那些發現適度飲酒有益健康的研究,常見的一種批評是,納入 “患病戒酒者” 會使適度飲酒者顯得更健康,從而扭曲研究結果。

“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簡稱NASEM)排除了‘患病戒酒者’的數據,但結果仍顯示適度飲酒在心血管健康和全因死亡率方面風險更低,而且這裡面的死因還包括癌症。衛生局局長對癌症數據的片面選取以及對全因死亡率的忽視是有問題的。” 馬萊克說。

普拉薩德認同馬萊克的評估:“這有問題,因爲如果你能避免百分之一的癌症,但心臟病發作率卻翻了一番,沒人會想要這樣的結果。”

關注全因死亡率比只關注癌症更爲複雜。“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NASEM)的總結報告顯示,適度飲酒時,全因死亡率方面,人們的實際生存狀況更好。死亡率的改善可能反映出這些心血管方面的益處,再加上適度飲酒者整體健康行爲更好等其他因素,這表明在解讀這些研究結果時,背景情況和個人健康狀況至關重要。” 佛羅里達州邁爾斯堡的 倡導放療腫瘤中心 的放射腫瘤學家布萊恩·萊萬達博士說道。

在討論健康與飲酒問題時,需要明確指出,一些人,比如患有某些既有疾病的人,不應飲酒。此外,沒有人提倡超出當前聯邦指導方針的飲酒量,也不是爲了追求健康益處而飲酒。在做出飲酒相關決定時,請諮詢你的醫生。

哈塞爾可能就是這樣一位醫生。他對這種情況的 “宏觀看法” 是:“如果我們看原始數據,男性每天喝一到兩杯酒,女性每天喝一杯,最多兩杯,這就已經到極限了,我們可以明顯看到總體死亡率更低,糖尿病發病率更低,尤其是女性,心臟病和中風發病率也更低,癡呆症發病率略有降低,在這些飲酒量水平下,幾乎沒有與癌症相關的跡象。”

如果國會想聽取哈塞爾的建議,他會告訴他們:“按照當前聯邦推薦的飲酒指導方針,我們可以說,除了女性飲酒量較高時可能對乳腺癌有影響外,酒精在癌症方面相對來說是中性的,但在其他這些方面是有益的。”

最後一條建議:“關於什麼導致(或可能導致)癌症的新發現幾乎每天都有。當你在新聞中看到某件和癌症有關的報道時,尤其是如果這是你經常接觸的事物,你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認爲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接觸它。但事情通常沒那麼簡單。通常很難了解全貌。”

這條 貼心建議 的作者是美國癌症協會。

衛生局局長辦公室拒絕了對默西進行採訪的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