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政策再生變,特朗普允許對零部件關稅提供補償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29日簽署公告,允許對進口汽車零部件、在美國組裝汽車的汽車生產商進行一定程度的補償。根據公告,這一補償用於抵消美國組裝的汽車零部件的部分關稅,補償金額最高可達汽車零售價格的3.75%,這一補償上限在第二年將降至汽車零售價格的2.5%。
特朗普此前宣佈的對進口汽車加徵25%的關稅已於4月3日正式生效,對關鍵汽車零部件加徵25%關稅的措施計劃5月3日生效。
“關稅在5月初開始執行,時間緊迫,沒有任何的零部件廠能夠迅速地把自己的生產進行設置或者佈局。”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穆希雅(Hildegard Müller)近日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特朗普時期的關稅政策不斷變化,宣佈、取消、延後等反覆操作,充滿不確定性。
“許多位於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零部件生產商,會直接向美國市場供應零部件,零部件廠商在政策非常確定的條件下才會考慮要不要在美國當地投資,但美國目前關稅政策很難判斷,即便要進行新的投資,也不可能立竿見影。美國市場對歐洲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我們仍然希望跟他們之間保持很積極的貿易關係。”穆希雅表示。
美國汽車研究中心數據顯示,目前全美在售車輛中,進口車佔比達48%,且本土生產的汽車平均含有30%的進口零部件,這使得美國對汽車產業加徵關稅的實際影響遠超預期。公開資料顯示,以福特F-150皮卡爲例,其發動機在加拿大製造,變速箱來自墨西哥,電子系統組件源於亞洲,這種生產模式意味着25%的關稅將在每個流通環節重複計徵。
事實上,汽車零部件的全球化,不僅有助於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效率,更能實現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專業分工和全球化供應鏈管理,以便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降低生產成本。據相關媒體報道,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通用、福特、克萊斯勒)在政策公佈前已啓動緊急遊說,要求對287種關鍵零部件實施關稅豁免。
“產業鏈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家全球零部件企業的高管對第一財經表示,在美國宣佈對進口汽車及關鍵零部件加徵25%關稅時,他就認爲美國會在汽車產業關稅問題上搖擺。該企業高管稱,美國想要藉此重塑全球汽車產業鏈的格局,並讓汽車產業製造業迴流美國,但是汽車產業鏈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早已形成較爲穩定的全球化佈局,而且美國對進口零部件已有嚴重依賴,打破格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美國關稅政策,目前歐洲多家車企已經採取了相應的舉措。其中,奧迪、捷豹路虎等多家歐洲車企已暫停向美國交付汽車。
“汽車工業是一個全球性的工業,歐洲有很大一部分汽車產品出口到美國,美國也是歐洲汽車產業重要的生產地,歐洲在美國擁有2000個生產基地,15萬從業人員,當地年產量約85萬輛。去看一個市場不是隻把它當作一個銷售市場來看,應該更多地關注它的價值鏈。美國加徵關稅給歐洲汽車產業帶來挑戰,汽車生產涉及衆多零部件和供應商,從美國以外地區向美國運送零部件會面臨關稅問題。但是從根本上來講,加徵關稅最終會讓終端消費者利益受損,從這一點來講,美國內部也存在諸多對關稅政策的負面評價。”穆希雅對第一財經表示。
穆希雅認爲,美國相當於向全球加徵超20%的關稅,中國直接銷往美國的汽車數量和市場份額遠低於歐洲,因此美國關稅對歐洲影響更大。“歐盟正從政府及個人等多層面與美國政府深入交流,全球應是開放的市場和貿易環境。”